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佛山在清代时虽是一个小镇,但是在乾嘉时期,市集、作坊如林,共有六百二十二条大街小巷。这体现了
A.佛山商品经济的繁荣B.农村集市贸易兴起
C.地域性“商帮”的出现D.政府加强控制商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前期,政府在淮南茶叶盛产区设置“山场”,负责茶叶的生产和专卖,称为榷茶。场官先将“本钱”发放给茶农,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全部茶叶卖给山场。榷茶制度
A.巩固了淮南的经济中心地位B.体现了传统抑商政策
C.提高了茶农的社会经济地位D.禁止了茶叶私营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文献记载,元大都的商业行市有30多种,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骆驼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楼、鼓楼一带,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大都的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元大都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元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比前朝更为松弛
C.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消费D.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6 . 《明史》记载,洪武、建文、永乐时期的关市之征,与宋元的繁琐不同,这一时期“务简约”。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众赋税负担相对较轻B.统治者的忧患意识较强
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转型D.商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7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7次组卷 | 76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字,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径、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思想、文学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表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种外交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