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0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
2019-06-07更新 | 3597次组卷 | 7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18-11-07更新 | 4356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103次组卷 | 85卷引用: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019-01-30更新 | 4037次组卷 | 6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B.茶叶C.棉布D.白银
2019-06-21更新 | 3237次组卷 | 37卷引用:吉林省延力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019-01-30更新 | 3964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吉林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2012·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2019-01-30更新 | 3196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8 .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7-08-04更新 | 3228次组卷 | 41卷引用: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职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020-04-01更新 | 1245次组卷 | 64卷引用: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