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   “入篮”


注:SDR作为许多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也被称为“纸黄金”,2016年10月1日之前,SDR货币篮子里只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3)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三漫画的主题进行解读。(要求:紧扣主题,解雇合理。)
2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018-04-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演变
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3)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简要说明对这一演变过程的历史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唐宋时期,我国商业获得了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是。

——《唐律疏议》卷8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南宋《梦粱录》

材料二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卷20《太府寺》

(公元965年宋太祖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6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9-11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一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材料二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960—1126年),东北、西北边陲曾长期受到契丹、西夏威胁。北方金的统治势力崛起后,迫使赵构南迁商丘建立起南宋,随后偏安于临安(今杭州),形成宋金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宋初,四川商品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使用铸币携带不便,故商人私造楮币以代之。这种楮币即为交子。起初,由益州(四川)16家富商联合发行,后因发行人破产事故常争讼不息,政府遂禁止私人发行,改为官办发行。

北宋神宗元丰后,曾发行大量的交子、交钞、钱引等纸币。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置京西北路交子所,专管交子通行事务。崇宁四年(1105年)改交子为钱引,罢诸路交子务,惟四川如旧,除闽、浙、湖、广,一律通行。南宋时期,纸币行使逐渐遍于东南诸路,两淮、荆州及四川地区。

——摘编自刘小兰《宋代纸币的产生、发行及制度沿革》

材料二   民国元年,沙俄趁中华民国初建,妄图攫取蒙古。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财政极度困难,言兵无钱。此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纸币是比金属货币更具弹性的一种货币,中国财政紧张和金融恐慌往往源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缺陷。因而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严禁金银,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摘编自戴建兵《一个时代货币思想的进步——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纸币发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货币革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和民国政府货币政策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宋代民间刻书可分为自家刻、家塾刻、坊刻和寺院刻等,自家刻主要由文人、士大夫自己集资刻书,家塾刻是由文人自己办的私塾出资刻的书,虽数量较少,却讲求质量,反映此时刻书风气之盛……坊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刻书商生产的书,主要是民间流行和需要的读物,种类庞杂,数量相当大。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简要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科技条件。
(3)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018-0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代是一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绘画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是南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局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四:若说近代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