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二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014-06-03更新 | 10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抗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441海)。元佑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M(今胶州),元佑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琲、镇铁等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朝时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社会产生的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的具体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的含义及“爆炸性的影响”对东方产生的影响。
2011-07-11更新 | 9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
材料二: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材料三: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
——以上材料改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宋元时期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古代东亚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
(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东亚经济圈的发展状况是什么?结合材料和19世纪中国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任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010-05-31更新 | 5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