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3 . 唐宋时期的融与合

材料一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 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材料二   南宋时期开始流行“天上天堂,地上苏杭”的谚语。地处江南的苏州、杭州两地,已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向往的富庶繁盛的都会。江南一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九州之内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区域。这与广大北方移民的参与密不可分。南宋时期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贡献。而经学和建立在经学基础上的儒家思想则是宋代文化的最高峰。


(1)结合材料一,归纳唐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南宋时期“经济和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2020-05-1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5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宋代的扶贫帮困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进行扶贫救助;另外还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票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等;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宋代的这些做法为历代王朝所借鉴。

——摘编自孙竞等《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扶贫帮困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扶贫帮困的原因。
2020-05-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4月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好声音》节目使“好声音”一词成为热门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时代的“声音”也折射出了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的叫卖声】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1)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0世纪初的湖北“音响”】

20世纪初张之洞在湖北推行新政……汉阳铁厂的轰鸣、师范学堂的读书声、新军操练的呐喊,其实这些音响传递着张之洞捍卫的制度行将崩溃的信息。不久湖北武唱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对此王先谦、恽毓鼎等人指责张之洞主办新政“遂为乱天下之具”,清朝灭亡“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王先谦等人观点的认识。要求:准确理解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全面评述。

【关于全球化的论调】

(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现在所处的全球化时代,我们不妨将其称乏为“全球化第二轮”。(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由于光导纤维、因特网的发明,今天的世界能比以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次全球化的初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而今天这个时期完全是由美国的力量、文化、美元和海军所统治。在美国的鼓动下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那些开放市场更容易连接。

——摘自2005年托马斯·弗里曼所著《世界是平的》


(3)依据材料,完成下表。

【评价历史问题的不同声音】



(4)请以“不同时代对林则徐的不同评价”为主题,简要阐释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利用材料,史论结合。
2020-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析津志》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
2020-04-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高三4月一模历史试题
7 . 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货币既推动肴经济的发展,又影响着政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为了支付镇压农民军的军费,新的钞票大量印行,不到两年,原先规定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的至正印造元宝交钞,便只能兑十几文了。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收有散曲《醉太平》小今:“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位)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并比较宋元时期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

材料 二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三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箫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

8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
14.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
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
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
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
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
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
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1930年-1931年西方各国不经国际商讨,不顾别国的反应,强行设置关税和贸易配额。为使本国工厂继续开工,依靠保护关税把竞争性的进口货拒于国外。美国在1930年实行了前所未有的高关税率,造成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衰退。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售的东西少了,而购买美国的货物就更少了。西方各国竞相抬高关税,封闭本国的市场。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是速度很慢。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

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发起一个计划,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自由贸易和通货稳定,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3)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2018-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