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市镇,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的府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江南地区尤多。刘家港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依托发达的航运,商品北达京师,西至巴蜀,甚至销往欧洲,消费市场十分广阔。明中后期的苏州,占总人口半数以上的手工业者或与之相关联的从业人员在当地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都被销往外地,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重农不抑商,扶商不危农”的商贸传统。江南市镇从农村商业产业链的发端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手工制造业,向内、向外拓展交易市场,形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商品经济模式。

——摘编自张轶伦《明清江南市镇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023-12-2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昼夜时间分配在早期中国是一个有关“秩序”的事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明而动,晦而休”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在人们的观念中,夜不仅是恶人犯案的时间也是伤风败俗的机会。为防止盗贼,中国古代一直都有“夜禁”的传统,《唐律疏议》和《宋刑统》中多有“诸犯夜者,笞二十”等夜间行为规定。宋代以后,人们对于时间分配的习惯逐渐淡化,官府的“夜禁”也成为一纸空文。南宋杭州的夜市三四更闭,五更又起,元代的大都热闹非凡。明清之际,江南不夜城越来越多,夜间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摘编自葛兆光《古代中国关于白天与夜晚观念的思想史分析》

材料二   夜生活是近代欧洲城市的伴生物。1617世纪,化妆舞会、跳舞等娱乐活动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宵禁还在,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18世纪,餐厅、咖啡馆、小酒馆生意兴隆;娱乐,赌博、跳舞等活动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到19世纪,英国依然引领世界潮流。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个“许可法”,规定供应酒水的娱乐场所午夜前必须关门,后来又延至030分。到19世纪末,夜生活已在欧洲社会逐渐流行起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时间的延长,更是为夜生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开始赞美黄昏,在诗人眼中,“傍晚”成为了一段美妙的时光。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昼夜秩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夜生活的特点,并说明夜生活丰富的影响。
2023-01-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国内市场既包括交流各地商品的全国性市场,又包括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还包括以乡村草市为代表农村基层市场。当时流通的商品,既有粮草布帛、耕牛等,还有各地的土特产和著名的手工产品,如定州缂丝,苏州黄草心布,越州寺绫等;同时,海外进口的商品也大量涌现,如从日本流入的金沙金珍珠、药珠等。从商品的流动方向来说,以淮河为界,可分为“南货”与“北货”。当时这些南北货的中转交换地点是作为海港的密州、澉浦镇等,内陆城市的永兴军、江陵、寿春等;南宋时则有盱眙军、楚州北神镇、杨家寨等。然而,虽说是南北货的交换,但北方产的除绢、药物之外,基本上是南方产的物资流入北方。

——摘编自包伟民《宋朝简史》

材料二   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形态变革和深化国际分工的动力。纵观世界近代史,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15世纪末以来,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大批黑人也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为奴隶。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成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18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英国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扩张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在此过程中,现场看货的传统方式让位于凭样品签约,期货交易额增长很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国内市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说明商业贸易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5-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穿越到宋代

材料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生动的市井
生活画,反映宋代发达的城市经济、市
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全图中共有官吏、
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600多人,人物各
异,造型生动。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
生活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假如某天你穿越到上图所反映的时空,就你所看或所听的历史信息,任选一例,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信息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2022-05-07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6 . 棉花和棉纺织业

材料一   元明以前中国的主要衣用植物是丝、麻、葛类,明代(大学衍义朴)记载:“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北宋时期,福建、广东一带棉花种植已十分发达,北宋《文昌杂录》称“闽岭以南多种木棉,土人竞植之”。南宋传到江浙一带,元代的江西、江浙等行省都有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经在北方黄河流域大量种植,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今河南一带)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最为典型。当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因为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引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并评价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
2022-04-29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又称“陶瓷之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中国瓷器大量随海上航线外销,运销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和欧洲各地。

——摘编自黄晓宏《浅谈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的原因。
2022-03-13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5更新 | 591次组卷 | 11卷引用:历史(浙江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市舶制度源起唐、宋。元灭南宋后,沿袭南宋制度,在泉州等四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物。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廷颁布市舶法则22条。根据这些法则,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在国家户籍中单列一类,成为舶户或者舶商户。出海贸易时,其人数、船只、货物等情况都要事先上报市舶司审核批准,经发给公凭,方能出行。金银、粮食、兵器等皆属禁物,不得携带出海。返航有规定期限,必须到原出发地的市舶司进行“抽分”,然后才能发卖。外国商船前来贸易,抽分比例相同。市舶司“抽分”所得货物,一部分上供蒙古统治集团享用,其余由市舶司就地出售,换取货币,解送朝廷。元朝时,许多海外“藩客”寓居于泉州、广州等地。

——摘编自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1)概括元代市舶制度发展特点。
(2)简析元朝市舶制度发展影响。
2022-05-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担

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史料出处
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宋会要·职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宋会要··蕃夷》
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宋会要·职官》
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明代《广东通志》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