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A.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B.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C.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D.国内长途贩运不断发展
2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3 . 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D.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4 .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清政府先后颁发《防范夷商规条》《民夷交易章程》等,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这些规定(   
A.绝对禁止了中外贸易往来B.根本上消除海上走私及海盗行为
C.保护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D.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史上通常称16世纪前后为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振兴的阶段。但商业资本主义并不必然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转换,因为这还是一种积累性变迁。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海外扩张,使地中海商业转移到大西洋上,出现了新的生机。新航路的开辟,使具有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取代,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摘编自张古来《新航路开辟研究新探》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总体呈保守姿态,从明朝的“海禁”到清朝的“闭关锁国”,保守倾向越来越严重,经济和贸易政策越收越紧。与此同时,中国的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社会商品流通不断扩大,并广泛使用白银,进一步引发商业资本的活跃,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刺激下,对外交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陈忠海《历史上的两种“闭关锁国”》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5更新 | 589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清政府即派人前往江浙和闽粤,察看沿海情况,以定可否开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取消禁海令,第二年(1685年)于广州、漳州(厦门)、宁波和镇江的云台山四处分别设置了粤、闽、浙、江四个海关。在行政上,各海关属户部管理,海关监督直接向户部和皇帝负责。《粤海关志》上说:“天下海关,在福建者辖以将军。在浙江、江苏者辖以巡抚,惟广东粤海关专设监督,诚重其任也。”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设置海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9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72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三个帝国时期分别采取的加强皇权主要措施,并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