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具有强大竞争力,是以沿海居民造作皆洋船行销,岁收银钱百十万。康熙七年(1668年),郑氏退守台湾,广东松弛海禁。康熙八年(1669年),沿海居民复界。三藩之乱平定之际,福建、广东督抚上疏,废除海禁、准民出海。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台湾平定,沿海居民复归故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总领本省海关口 岸。自开禁后,每年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禁止南洋贸易,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

——摘编自《康熙海禁》

材料二   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利用外资是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包括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国际化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深度推进。1978—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 ;吸收外资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对外开放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拓宽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朝对“海禁”的态度。简析康熙朝“开禁”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原因。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影响。
2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文明交流史上一件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晚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英王乔治三世政府的应允下,决定改善其贸易处境,以符合他们心目中英国作为新兴世界强国的地位。马戛尔尼勋爵获派为特使,率领使节团前往中国。……这位特使一登岸,便以“朝贡团”的身份,被簇拥着浩浩荡荡前往北京。马戛尔尼拒绝在谒见乾隆时行三跪九叩礼,代之以晋见英王乔治三世时所行的单腿下跪礼和鞠躬致敬。……在 1793 年 9 月,马戛尔尼先后受到和珅与正在热河避暑山庄的乾隆的款待。在接见时,马戛尔尼要求英国享有驻节北京的权利,请求结束限制重重的广州贸易制度,开放新口岸进行国际通商,订定公平对等的关税。但乾隆与首辅钧无动于衷,对英国人的请求寸步不让。乾隆反而敕谕复信英王乔治三世,解释中国“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美】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材料二   1793 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然而遗憾的是,乾隆大帝就是很傲慢地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他的理由很简单:你们英国人的那些东西,我中华帝国都有,不需要。乾隆大帝这样说,就涉及到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传统中国,即前工业时代的中国,士阶层是传统中国的统治阶层,人数始终不多,商人阶层也不大,商业资本一直受到遏制,至于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但他们自生自灭,也不在政府考虑范围。最后一个阶级是农民,他们是自然经济的创造者,也是享用者,他们以最低的生活方式苟且地活着, 一代又一代。乾隆皇帝没有国际贸易的观念,不知道贸易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受害,而是影响正常的贸易,贸易的顺差不是越大越好,顺差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是问题。自马戛尔尼访华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英国不法商人找到了鸦片去抵消贸易失衡。到 1830 年代,鸦片贸易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国财政甚至中国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使团访华的使命、根源和清廷接待过程中所体现的体制。
(2)据材料二,概括乾隆拒绝英国使团要求的经济原因及其后果。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一历史事件。
2020-07-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6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选修)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此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历朝历代都兴起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且明期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商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较低。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表明此时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出现在手工业的哪一部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021-06-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2021-07-2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受到海外市场的拉动,但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却遭到明清统治者极其顽固地抵制。清代初年,政府规定:私自经营进出口贸易者一律处死,货物全部没收。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严格规定“洋船只许在广东收泊”。夏燮的《中西纪事》中也记载了当时“洋行据为垄断之利,诛求不已,串通官吏,税费日增”,各种货物的税率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存在“向来人要税,货也要税”的现象。18世纪后期,面对西方殖民者以外交手段与中国建立贸易交往关系的诉求,清政府却认为西方商人是慕华而来,倾心朝贡,广州知府蓝鼎元便指出“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的严重问题。

——摘编自刘玲《明清之际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机遇及其丧失》

材料二1890~1912年,全国资产万元以上的纺织厂有25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有21家,当时“妇工、童工的劳动已经成为新式工业尤其是纺纱的重要力量”,家庭手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近代华侨在国内的投资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如厦门工业80%~90%的厂家都是华侨投资或与华侨资本有关,厦门的裕昌米粉厂每月出产的10余万斤米粉还大批配运至南洋各地。1920年,厦门地方人士发出开辟马路的倡议,成立厦门市政会,负责工程审议和筹款,进行马路建设。据1930年统计,泉、漳两市共计有泉国公司、泉洛公司等23个汽车公路公司,行车里程达1691公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沿海在全球尤其在东南亚经济圈中的战略影响愈益广泛。

——摘编自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区丧失经济发展机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我国大力创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31349年间,瘟疫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整个欧洲。在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无法被确知的:但我们知道,欧洲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部分人口密集的域镇,死亡率甚至超过了50%、此外,修道院也是重突区之一,大堂国照顾垂死的人而染病身亡。

——摘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二   年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13001500


——摘自朱迪斯·M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三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中国西安、洛阳
公元前202220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饥荒、大癌疫给中世纪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明13-18世纪“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离开北京前起草了一份信件,将英国政府及东印度公司委托他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转达给乾隆皇帝。要求如下(部分)

(英王)“为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国商人使用,以使英国商船到彼收歇,存放一切货物,且可以居住商人。”“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英商运往广州货物,赐予免税。”

——摘编自《清史编年》

材料二 乾隆皇帝给马嘎尔尼的答复信件如下,(部分)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拨阅表文,词意肿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提出的要求和乾隆皇帝的答复分别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提示:分别从原因、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分析。
2021-05-08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

——赵文华《明代海禁政策述论〉

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明朝海外贸易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学界已有很多。李金明等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是内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的,而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最终进行开海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军费和财政开支。晁中辰等学者认为开禁是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为解决沿海商人集团严重走私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是“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政策。李庆新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政府官员中海禁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海的思想占据了上风,这种开海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在隆庆初年导致了海禁制度的变革。

——摘编自张柳、潘洪岩《从海商利益集团兴起的角度分析明代海禁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朝“海禁”制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有理有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海禁不是拒绝与先进文明交往,而是要阻断野蛮文明的干扰,其用意类似于秦始皇当年修建万里长城,换一个说法可以称之为“海岸长城”。清王朝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封建帝国,而汉族人民向来有反抗异族统治的民族传统。……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农生产者,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和手工业品,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自用,与商品经济无缘。面对英国的通商请求,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由拒绝了。

——摘编自刘仰《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梁廷楠《粵海关志》等

材料二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摘编自《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及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海禁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