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亚欧大陆的连接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葱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中亚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不仅如此,祆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法的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技术的传往西方,昭武九姓也是重要的中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繁荣渐渐改变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原先偏远无名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渐渐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而一度为中国门户的西北诸省则渐渐沦为边远的内地。……晚唐和北宋时的外贸业务主要以广州为中心,但到了南宋时,位居福建产茶、产瓷中心的泉州后来居上,取代广州成为当时的外贸中心。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远在汉朝时期贸易就与朝贡相关联。但明朝开国者朱元璋让国家垄断的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最主要的途径。但是朝贡贸易制度在满洲人征服中国的一个多世纪之前便已失去主导地位。除了证明其无法抑制所有走私之外,维持朝贡制度所需的花费亦成为国库日益沉重的负担。在整个16世纪,明代朝廷默许葡萄牙人占据广东南部的澳门半岛,建立一个私人贸易中心,并逐步开放福建的月港,让中国商人在官方监督下进行私人海洋贸易。只是这些举措仅可视为使繁盛的对外贸易仍合法地依循朝贡贸易体系的权宜性让步。

——摘编自罗威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技术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明朝时期“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依循”朝贡贸易的消极影响。
2020-07-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集。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指出材料二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2020-07-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州哪些历史现象?“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这些人靠什么生活?
(2)我国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商业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
2020-02-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图1、图2、图3分别是汉代、宋代、明代的丝绸之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1丝绸之路形成的背景。
(2)从图1到图2,“丝绸之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图3中“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但很快归于沉寂。对其原因进行简要解析。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政策因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对当今经济建设与发展有何启示?
2019-09-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木的国家,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但最终没有引领社会转型成功。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作者说“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策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应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因素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3)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贸易地位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2019-12-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2019-2020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8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19-12-13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9 . 下表是清初顺治末年,政府为防范台湾反清势力而实行迁海(沿海居民内迁)政策后,沿海地区墟市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迁海”
地区迁海前迁海后
潮州府澄海县12个6个
高州府吴川县77个61个

A.达到了经济封锁的功效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内迁
C.阻断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D.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初曾严禁民间商人出海贸易。1567年,明穆宗颁令,民间商船在领取官府颁发的“引票”后,可经福建海澄县月港出洋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这种变化反映出明朝
A.取消“海禁”政策
B.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C.有条件的开放海禁
D.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