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D.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2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促使政府对外开放
2021-03-19更新 | 3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六校2019届高三高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可匹敌的制作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中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入中国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初,日本一些失势的武士、破产农民与方国珍、张士诚残余一起入寇滨海州县。1374年朱元璋开始海禁,明成祖时恢复市舶司,从事朝贡贸易,并派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诸国也纷纷搭乘宝船赴京朝贡,宗主和藩属关系进入鼎盛时期。仁宗即位初便禁止生产宝船。宣德年间,连郑和下西洋航海档案,都被付之一炬。后来朝贡贸易也逐渐衰落。到明穆宗时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随着福建、广东沿海开放,中国的生丝、丝绸和茶叶源源不断的销往西方,国内外市场通过东南沿海贸易港口与欧洲、东南亚、日本和西亚等地联系起来,传教士东来,中西交往增多,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凭借大量白银的流入而发展起来,整个社会几乎处在奢侈享乐之中,统治的腐朽与衰变更加严重,民间出现的巨商大贾奢靡生活,却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去科技创新,西方常用的海运保险、合伙经营、信用担保等

跨地域贸易经验和运作方式,没有被中国人采纳。已深度闯入经济全球化的明朝,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很剧烈。由于西方发生金融危机,白银流入明朝数量的减少,通货紧缩,再加上西班牙人、荷兰人横行海上,此后明朝又三度禁海。1639年崇祯重开国门,开放海禁,然而这一切似乎来得太迟了,就在短短五年后,崇祯皇帝用一根绳索把大明朝缢死在一颗老枯树上,历史以无情现实再度诠释了“成也海禁败也海禁的辩证法”。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明代社会转型的案例,蕴含了近代化的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外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1-10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史·外国传》载,永乐时,已有中国人在爪哇(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建新村,村主即广东人;万历时,闽人商贩至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者已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据此可知,明代
A.未禁绝对外贸易活动B.官方贸易限于东南亚国家
C.已无法实施朝贡贸易D.“海禁”政策并未真正推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嘉庆对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8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
9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顺治十八年,政府强行将福建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这体现出清初推行
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
C.抑制兼并政策D.“海禁”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