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备受后人抨击。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A.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B.保护原有的经济结构
C.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D.防范外敌,维护统治
2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更能反映出
A.中国商品具有贸易优势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C.闭关锁国政策不具有绝对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3 .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
康熙3年——康熙61年2214505
雍正元年——雍正13年10380
乾隆元年——乾隆18年01780
总计23151665

A.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B.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
C.“一口通商”逐渐形成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4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者陈旭麓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C.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D.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2019-04-12更新 | 613次组卷 | 5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019-01-30更新 | 6280次组卷 | 91卷引用: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德、嘉靖年间,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殖民国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明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开放海禁”的必要。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戚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厉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逐渐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人的新权力在中国沿海边境的确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变化:了一方面是对清政府日益疏远,一方面出现对外国人效忠的迹象。广州商人和仆役实际上参与西方扩张的活动,助长了这一人心转变的过程。当怡和、宝顺和旗昌等洋行在通商口岸扩大合法贸易并在口岸外的轮泊处发展鸦片贸易时,他们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南方招募来的中国帮手。广州和福建商人也独立自主地迁往上海,从事合法的与非法的贸易。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中国开放“海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与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
(3)我们从明清海外贸易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7 .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可不亟为之虑。”据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A.开放海禁
B.闭关锁国
C.平定倭寇
D.盐铁官营
8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2018-09-21更新 | 464次组卷 | 3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0届高三模拟(四)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