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2021-04-06更新 | 264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元至正十二年,设市舶提举司于直隶太仓州黄渡镇。洪武二年,关闭黄渡市舶司。次年,在宁波(接待日本使节)泉州(接待琉球使节)广东(接待东南亚各国船舶)设置市舶司。市舶司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A.政治中心北移B.外贸格局发展
C.财政能力下降D.重农抑商松动
2020-1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对比下表,该表从实质上说明明朝
A.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对殖民者的侵略性认识不足
C.深受当时外交政策影响D.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决心
2020-11-0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4 . 乾隆朝时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同时官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对此规定,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B.清政府完全禁绝海外贸易
C.清政府丧失了海外贸易的良好机会D.西此政策限制了航海业的发展
2020-08-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宣布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
A.统治者对世界大势有清醒认识B.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C.统治者有限制地开放“海禁”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6 . 明朝中期,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走私贸易者与倭寇合流,成为影响沿海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隆庆开放海禁之后,走私现象大大减少,大批中国商品出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世界市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B.海禁政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C.经济发展推动外交观念进步D.开放海禁使得倭患得以平息
2020-06-20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7 . 有材料显示: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对此现象,符合历史的解读是
①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②清朝推行闭关政策,这是一则杜撰的材料
③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
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 . 开放还是封闭,会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态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966年,(赵匡胤)命行勤、继业两位高僧组织一个由157人组成的庞大巡游使团,前往天竺(今印度)求法取经。……(这)是古代中原地区见诸经传的前往天竺取经的最后一个佛教使团……公元971年,巡游使团成员沙门建盛准备先行回国,中天竺王子曼殊对北宋充满向往,也随之同往中原朝宋。此后,天竺僧人持梵夹来献者,不绝于旅。…北宋时期,洛阳画家名扬海外,高丽人、日本人为了求画,忍受颠簸之苦,漂洋过海来到洛阳,一时洛阳纸贵,北宋画家的作品大量流向高丽、日本。

——《宋代丝路哀婉浪漫的丝路花雨》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清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高僧取经使团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禁”给当地的人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这种“禁”。
2020-05-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皇帝下令“海禁”以后,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提炼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禁”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代背景。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
2020-04-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嘉靖年间,朝廷强力推行海禁,武力进剿海上走私贸易活动,造成了沿海地区将近半个世纪骚乱频出,国无宁日。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又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诸蕃”进行贸易。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统治政策B.朝贡贸易体制已经被打破
C.政府成功剿灭海上走私活动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2019-12-15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