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汉代政论家仲长统在《理乱篇》中写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在此,仲长统讲述的是东汉(     
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C.外戚和宦官势力强大D.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2023-10-1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021-12-27更新 | 292次组卷 | 56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5亩;公元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一状况出现表明(     
A.人口数量急剧膨胀B.藩镇割据导致混乱
C.土地兼并日趋严重D.均田制遭到了破坏
2021-12-04更新 | 181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押租制就是佃客在开始承佃田地之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押金的制度。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的个别地区已有实行押租的记载。清初,押租制渐次流行,至乾、嘉年间(1736-1820年),已遍及十八个行省。这表明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B.已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
C.使土地市场化得到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保护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户籍有主、客户之分,但主、客户的身份不是绝对不变的。客户一旦拥有土地就能够上升为主户,主户若完全丧失土地便降为客户。此外,主户又分为五个等级,上等户与下等户时有变动。这些根本上是由于
A.宋代各阶层流动性增强B.宋代赋税和徭役的沉重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关于西汉时期土地现象的相关叙述。据表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西汉
现象出处
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文献通考》
后荼、太子迁及女陵擅国权,夺民田宅,妄致系人《史记》
(霍)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汉书》
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汉书》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控制土地兼并
C.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出现土地集中现象
7 . 有学者认为,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天子所有B.井田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
C.井田制下,土地为私有D.井田制会导致土地疯狂兼并
2020-11-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D.盐铁专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恩格斯说:“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0-10-21更新 | 6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阶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B.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C.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