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图

解读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图中所示的土地不能随意买卖②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的土地
③商和西周均实行土地国有制度④商鞅变法之时废除了这一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12-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载,西汉成帝“置私田于民间”;东汉济南安王刘康有“私田八百顷”;东汉政论家荀悦则曰:“民田……人卖买由己,是专地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大量公田据为私人己有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
C.土地私有制巩固和发展D.均田制受到严重的破坏
3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下列对这一“田制”理解正确的有
①蕴含着天下大同的理想        ②农民据此承担国家赋役
③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④部分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 .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占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
(2)参考材料二,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示例: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019-01-30更新 | 9038次组卷 | 166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2019-01-30更新 | 3768次组卷 | 6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019-01-30更新 | 189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
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
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
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
2018-02-02更新 | 494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
2017-11-17更新 | 301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