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三: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即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3-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材料一: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的经济现象,并说明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3-05-18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晚期,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在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之后运往阿姆斯特丹,在欧洲市场上销售。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全球贸易量急剧增长,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矛盾发展到了顶点。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也就具有世界性。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身就潜藏着生产与销售、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的矛盾,而在世界市场条件下,这些矛盾将进一步放大,以致在世界各国形成连锁反应。

——摘编自丰子义《“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连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索出通往东方的航线,即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史学界通常把它们叫作“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既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作为揭开整体世界历史序幕的新航路开辟,它带给人类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摘编自《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新航路开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航路的开辟“带给人类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马尼拉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的阿卡普尔科港。一部分商船将中国商品就地出售,再装上白银回到马尼拉,以再次购买中国商品,另一部分商船则将中国商品和美洲盛产的经济作物运回西班牙本土,在那里购得美洲殖民地需要的各种物资后再返回美洲。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因为以马尼拉作为中转站,且以西班牙式大帆船作为运输工具,所以也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广绣大披肩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货物之一,欧洲人只知其来自集运地马尼拉,而不知其原产地,因而被称之为马尼拉大披肩。披肩的色调整体比较雅致,图案基本结构是外围一圈盘卷的蔓藤花枝纹样作为窄花边,它原是1617世纪英国刺绣的纹样。花边内具有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以及十字形状。中国披肩在19世纪成为西班牙女性民族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至贵妇,下到雪茄厂女工,都以拥有一件来自中国的披肩为荣。

——摘编自蔡琴《全球贸易史上的“马尼拉披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一方面,以科尔特斯、皮萨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殖民者,以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另一方面,大授地制、大地产制、黑奴制在美洲的推行,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前提,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然而,在殖民统治时期逐渐生成的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是殖民者恩赐给美洲人民的,而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欧、美两种生产方式冲撞的结果。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摘编自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1)“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交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该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