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世界文明的形成过程,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根据霃枫的《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1000年至1500年间,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当他们征服并平息了广大地区时,游牧民族为过往的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除了游牧帝国外,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所以,远距离旅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这样的个人旅行家有时还冒险在东半球大部分地区旅行。

到15世纪初期……在欧洲,当他们寻找进入亚洲市场的途径时,欧洲的航海家们不仅建立了与非洲和亚洲各民族的直接联系,还向西驶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们的航行使得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间进行了稳定和持续的交流与互动。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与外来文化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达到和谐共处……多样性不仅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快速融合的世界文化潮流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20121217日《人民日报》和《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结合典型史实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1000年至1500年间跨文化互动频繁和密切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指出“欧洲航海家们的航行”对全球联系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两例)。谈谈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2022-12-17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1575年左右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油—醋瓶;图1为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由此可知(     

A.欧亚地区生活习俗交融B.国际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C.茶文化推动了文明交流D.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
3 . 阅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中国人的衣被原料供应不再限于境内,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的影响。“尽管中国几千年来都在种植棉花,但在1800年前其国内产量并不充足,因此中国人只能从印度进口原棉。三角体系开始兴旺起来:英国制造的货物卖到印度,印度棉花卖到中国,而中国的茶卖到英国。”从印度到中国,构建了繁忙的东方贸易图。

——摘编自郭卫东《论16-19世纪中叶国际贸易中的东方货品》

材料二 抵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而在这个时期,欧美各个国家由于“价格革命”的冲击,加上多战乱、灾荒、瘟疫流行,经济日益萧条,各类商品极为匮乏。所以,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民生产品可以打进中国市场。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返回国内倾销,所谓夷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

——摘编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东方贸易圈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8世纪东方贸易圈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某贸易航线图。据此判断甲乙航线船只运送的主要物品(     

A.甲:手工制品 乙:贵金属B.甲:丝绸、瓷器 乙:白银
C.甲:贵金属 乙:手工制品D.甲:白银 乙:丝绸、瓷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的年谱(部分)

435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在帕维亚大学,学习了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和航海学,均取得优异成绩

1472年,哥伦布随科隆博从热那亚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远航。

1477年,哥伦布驾船沿冰岛往西航行,探索古老的北方航线。此后多次进行短途航行。哥伦布经常阅读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游记》,他做了264处边注,共475行。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2年,费迪南国王攻陷穆斯林最后的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城,而使“再征服运动”宣告结束,完成西班牙的统一。

——摘编自约翰S.C阿伯特《哥伦布、大航海与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不同地点的哥伦布雕像不同的历史解释

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墨西哥城的一座哥伦布雕塑,被泼上了油漆,写着“杀人犯克里斯托弟·哥伦布!”“到垃圾场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的时代和个人为哥伦布远航提供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两图分别为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和拉丁美洲的哥伦布雕像,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哥伦布形象。请选择一种形象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哥伦布形象要具体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6 .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
【对比分析】
(1)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
【深入探究】
(2)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022-12-23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7 . 下图是第一幅以美洲命名的世界地图,由德国人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完成。该图制作精准,甚至对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也做了详细的勾勒。这份地图在当时(     
A.反映了现代测绘技术的成熟B.受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影响
C.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冲击了人们对现有世界的认识
8 . [近代西方的地图出版]

材料一

《寰宇大观》中的亚洲总图(图1),China只居于南方的广东附近,而Catai。与China并列,居于北方。显然,这是将China等同于马可.波罗提到的Mangi(“蛮子”)。

《寰宇大观》中的中国地图(图2),创下了欧洲地图学史上的几项第一:第一次画出了中国的长城;还在长城以外第一次画上了让欧洲人惊叹的风帆车;第一次给菲律宾的岛屿命名——虽然只有棉兰老(Mindana。)和宿务(Cebu)。沿海的省份(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到山东)也都基本可以和现实对应。

——摘编自宋念申《订制:资本时代的东亚画像——16、17世纪尼德兰制图学派中的中国与亚洲》

材料二

1701年,纪尧姆.桑松出版了一幅最新的《法兰西地图》(图3),其副标题就是“构成其王国的不同政区以及通过1648年明斯特等和平条约所征服并入的部分”。

18世纪以后,边境地图的绘制更多地反映了科学考察与实地测绘的内容,比如鲁塞尔的《比利牛斯山法国与西班牙王国局部图》(图4),作者基于当时最新的三角测量法,补充了这一地区的地测线数据,对于法西两国边界区域的绘制比较清晰……

到了18、19世纪,为了配合国家的地缘利益与战略目标,耶稣会、东印度公司、皇家科学院、航海探险队、地理学会等一系列官方与民间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观测、搜集、传递与出版新地图的连环行动,在促成了新型知识生产的同时,自然也搅动了从旧欧洲到新世界的秩序格局。

——摘编自于京东《“边界”的诞生3制图技术如何塑造国家主权的领土化》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地图绘制内容上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19世纪制图技术发展的影响。
2023-03-1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八市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达内塔(西班牙航海家)率领圣佩德罗号用了4个月零8天的时间横跨太平洋,抵达加利福尼亚的门多西诺角(旧金山以北300公里处)附近。随后乌达内塔一行平安无事地抵达墨西哥南部的港口阿卡普尔科。这是一次航行距离达两万公里的大航海。就这样,人类在“第三世界”也建立了漫长的“海上主航线”,将美洲大陆与亚洲大陆联结起来。……西班牙人从新大陆带来廉价的白银,成为东南亚交易圈中最受欢迎的商 品。

——摘引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

材料二  无论是作为国际法的手段还是给予承认的国家的一种政治行为,承认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承认是给予一个特定团体以特定的资格,给予承认是影响各国彼此间权利义务,以及法律地位、法律行为能力的一种国际行为,是国际法的调整对象。因为一个政治实体成为国际社会成员之时,不仅意味着要受到已有国际法律规则对该国及其政府设定的义务约束,享受这些规则规定的权利,同时还会对既有的其他国际社会成员造成影响。

——摘编自[英]詹宁斯、瓦次等修订《奥本海国际法》

材料三  一路喷吐黑色烟雾和白色蒸汽的机车,满载着煤炭、钢铁、机器和谷物、肉类,驰骋于英伦三岛;旅行者以往靠双脚、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

——摘引自李宏图 沐涛等《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16世纪以后的近代商业贸易航线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的突出贡献,列举亚洲贸易圈中新的贸易枢纽。
(2)根据材料二,指出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的法律依据,结合“国际法律对政府的约束”这一观点,概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与此说法相关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写出蒸汽机车的发明者,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03-0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图1、图2为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的经典名作,描绘了当时荷兰代尔夫特城镇的日常生活。图1中女子正抓住一个被安置在印度织锦台布上的玻利维亚银制水罐。图2中的女子在窗边读信,在土耳其风格的毯子上,一个青花瓷盘与各类水果清晰可见。这可以反映(     

A.荷兰控制了全球海陆通道
B.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C.浪漫主义成为了艺术潮流
D.全球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2022-07-09更新 | 544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摸底测试(高三零诊)历史 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