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呈现整体化趋势,孤立的、分散的、局部性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据材料归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特点。
(2)据材料简要分析工业革命对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巨大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_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据统计,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164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走的黄金约875吨,白银45000.16世纪末叶,世界贵金属的开采量83%归西班牙所有.西班牙人采用极其野蛮残忍的手段对付印第安人任何反抗,据西班牙人自己估计,16世纪前半期,他们在美洲杀死的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从1501年开始,从非洲往美洲贩卖黑奴.贩卖黑奴的利润一般都在十倍至几十倍.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最早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后来英、法、荷兰也都先后参加了这一血腥事业.这样,从16世纪开始,非洲的黑人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美洲.

——摘编自刘景珍、傅利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

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从纯技术角度看,石油比起煤炭有着巨大优越性,能量值石油是煤炭的两倍,储空间小,石油是液态燃料,能够用于内燃机。内燃机不仅比蒸汽机更有效率,个头也小多,因此他们开辟了一组从汽车和摩托车到电锯的新用途,靠蒸汽不太可能或者说根本可能有这种用法。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推动“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棉花帝国的相同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内燃机发明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马尼拉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的阿卡普尔科港。一部分商船将中国商品就地出售,再装上白银回到马尼拉,以再次购买中国商品,另一部分商船则将中国商品和美洲盛产的经济作物运回西班牙本土,在那里购得美洲殖民地需要的各种物资后再返回美洲。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因为以马尼拉作为中转站,且以西班牙式大帆船作为运输工具,所以也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广绣大披肩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货物之一,欧洲人只知其来自集运地马尼拉,而不知其原产地,因而被称之为马尼拉大披肩。披肩的色调整体比较雅致,图案基本结构是外围一圈盘卷的蔓藤花枝纹样作为窄花边,它原是1617世纪英国刺绣的纹样。花边内具有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以及十字形状。中国披肩在19世纪成为西班牙女性民族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至贵妇,下到雪茄厂女工,都以拥有一件来自中国的披肩为荣。

——摘编自蔡琴《全球贸易史上的“马尼拉披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揪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南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的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不同阶段资本主义民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三幅图片反映了棉花产业演变的历程,请分别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进行论证。
2022-03-09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   大西洋三角贸易


图3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提取图中信息,并分别说明图1、图2、图3反映的欧洲贸易中心及其成因。
2022-02-0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非洲


(1)非洲大陆,历史悠久,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古代非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先进性给予说明。
(2)依据材料,概括非洲奴隶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奴隶贸易对世界产生了怎样影响?
8 . 棉布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见证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松江府在明清时代地处重赋地,松江府“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据正德《松江府志》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布销往欧洲的时代,远早于有些学者表述的18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销往英国为嚆矢,而起始于16世纪中后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东来之后。明后期的中菲贸易及随之兴起的马尼拉大帆船远洋贸易,原来一向以为只是生丝丝绸贸易,其实棉布与丝绸等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残存下来的马尼拉海关档案显示,清朝初年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一般均装有数量不等的南京布。

——摘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

材料三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纺织工业的兴衰决定了西方整个物质的历史。首先出现的是亚麻时代,随后是羊毛时代,再后是棉花时代——或者说人们为棉花而发狂。正是由于有了棉花,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了。棉纺织业与印度、非洲和美洲的贸易联系在一起,与黑奴贩卖活动有所关联,棉纺织业在诸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大型殖民口岸或周围建立起来。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松江府地区棉纺织业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6世纪中后期起,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洲商业竞争中形成的四个国际贸易枢纽,指出档案和历史认识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于哪个世纪?说明大机器工厂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2-01-22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印度公司"东印度"是对包括今天的印度、印尼、缅甸等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通称。1719世纪,英国、荷兰、瑞典等国都曾成立过东印度公司。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1231日)

材料二   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32年成立。同年派出第艘商船前往广州从事对华贸易。船上首席大班科林·坎贝尔同时兼任瑞典国干派往中国的全权代表。坎贝尔的日记记录了在广州贸易期间的所有事务。以下是其日记摘录∶当欧洲商人行事与中国法律或者官员命令相违背,中国官府不会顾及其身份,不管是官员还是水手。中国官员很快就找到他所属船只的大班,迫使他们交一笔钱财抵罪,否则就会把他们赶出商馆或者关入监牢,直至支付了这笔费用。如果他们无法顺利联络到大班的话,中国官员们也有更常用的办法。即逼迫船的保商支付这笔钱,否则把保商关到监牢里,直到给了钱为止。

材料三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18231858年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后期随着职位跃升,他一度制定和决策了殖民地印度的相关政策。密尔认为印度处于文明发展的较低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民带来更多的善;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比所有印度人自己的政府要好的多。

——耿兆锐《约翰·密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的背景。
(2)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说明科林·坎贝尔的日记对研究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史料价值。
(3)你如何看待约翰·密尔对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的评价?
2022-01-20更新 | 425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非洲

(1)非洲大陆,历史悠久,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古代非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先进性给予说明。

144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在拉各斯市场上出售黑奴。1501年首批黑奴被运至海地和多米尼加。1552年首批黑奴登陆巴西。仅十七世纪后半叶,从非洲大西洋沿岸卖给欧洲人的奴隶数量超过以前200年的总和。1661年,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通过法案,确定黑人是“终身奴隶”。1890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正式告终。


(2)依据材料,概括非洲奴隶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奴隶贸易对世界产生了怎样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