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以来,欧洲加快了向近代迈进的步伐,同时也开始了欧洲文明的对外扩张。关于欧洲文明的扩张: .

一、欧洲文明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前选的阶段注定了它要向外扩张。

二、欧洲文明的扩张可以分两步:一是在欧洲内部,对欧洲大陆的扩张;二是通过航海,对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

三、欧洲文明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对后来甚至现在影响最大的是向北关的扩张。

四、美国继承了欧洲文明,又反馈给了欧洲。

——据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 -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

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世界经济实体,因为这个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我们名之为中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

(中心区各强国中)某一中心国家实际上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同时在生产、销售和金融方面优于所有其他中心强国,这种暂时的顶点就是我们所称的霸权。


问题在于,称霸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真正的霸权国家,它也就开始衰落。

——摘编自【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选;所谓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江苏·三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最终建立起殖民霸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理查德·哈克卢伊特(1552—1616)认为,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量的移民进入殖民地,不仅可以扩大福音的荣耀,使美洲的土著人得以教化,还可使殖民地本身成为英国商品的巨大市场,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国内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也将增多。向运往殖民地的或来自殖民地的一切商品征税又可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并且殖民地还可作为袭击西班牙帝国的重要基地。

——摘编自黄光耀《谋求帝国——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主流社会思潮评述》

材料二   西欧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对海外进行贪婪的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世界市场也开始逐步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如狂风骤雨般横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殖民扩张活动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助跑点。

——摘编自胡海梅《欧洲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双重历史作用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理查德·哈克卢伊特提出的建立北美殖民地的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020-04-29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发展具有时代特点,不同时代都有引领世界经济的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1)比较图1和图2,从东西方经济交流地位变迁的角度提取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除自然因素外其变迁的政治、经济原因。
材料二:       “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沿线各国积极参与、为其保障的“亚投行”,其来自欧、亚、非的创始国成员国目前已达到57个。
———据百度百科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异于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的有利条件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宜宾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01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在十五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和在十六世纪大部分时间内,西班牙与葡萄牙是海上两大海军国。威尼斯虽与欧洲各地通商,但其规队却几乎不曾出地申海一步。因为西班牙人是美洲的最初发现者,他们认为美洲全是他们所有。虽然他们不能阻止大海军国葡萄牙殖民巴西,但大部分其他欧洲国家,却是那么害怕西班牙,都不敢在这大陆建立殖民地。企图在佛罗里达殖民的法国人,全被西班牙人杀掉。但自所谓无敌舰队在十六世纪末叶失败以后,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也衰败了,再没有能力阻止其他欧洲国家殖民了。所以,在十七世纪,英国、法国、荷兰、开麦、瑞典,总之一切有海港的大国,都想在新大陆上殖民了。瑞典人在新泽西殖民。那里,现今仍可发现不少瑞典家族,那充分证明了,这个殖民地,如果能得母国保护,很可能繁荣。但瑞典不重视这殖民地,所以不久就被荷兰人的纽约殖民地所吞并了。荷兰人的组约殖民地,则于1674年被英国人所吞并。

——摘编自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概括历史现象及评价须准确全面.层次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部历史著作的目录


——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1988年)


书评是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标题,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书评。(要求:可以是对全书作总体式评述,也可以针对某个角度进行点评。史论结合、分析合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同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因此,英国总财富和人均财富增长很快。虽然贫富差距可能在拉大,但史家形成了一个共识,18世纪上半期下层社会的收入比此前和此后都高。随着17世纪末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形成,中等阶层的炫耀性消费已经超越了生存需要。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奢侈消费“无尽地丰富了社会的活力,给乡村和城市生活带来数不清的改善和变化,他们大胆地重新规划下层社会的教育、管理和福利来适应这一社会”。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引发了一场关于奢侈消费的大讨论。随着当时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场讨论已不仅仅局限于英国。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各地消费行为都有所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再以俭朴、淳厚为尚,转而追求生活的富足华奢。天启《赣州府忘》记载赣州的情况:“乃今凿朴为琱,易俭为侈,服饰器用燕饮之浮谣,转相慕效。而又不分贵贱,不论贤愚,戴方巾,披花绣,蹑朱履,盖装银顶,乐用铜鼓,犯上亡等,法制谓何?”所谓“凿朴为琱,易俭为侈”,已不仅仅是大户富贵之家之所为,而是“不分贵贱,不论贤愚”的社会共同的行为。人们的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仅供衣食之用,也带有更多的消闲色彩。嘉靖时期的姑苏、云间诸地甚至出现了“产相十而用相百”的超前消费现象。

——摘编自张立新《明清商业、消费观念与商人地位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奢侈消费出现的原因,并评述英国的奢侈消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及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奢侈消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9 . 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印记
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
(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
南南合作
1970年5月,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前身)等5国成立“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75年5月,西非15国正式成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
1991年,“西共体”要求成员国在四年时间内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和降低关税。
1995年7月,“西共体”决定在2000年实行统一货币。
2000年以来,“西共体”还建成了“西非电讯网”和“西非高速公路网”。还准备实行成员国公民跨国旅行免签证制度,并在各成员国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开设一体化课程,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公民意识,强化西非人观念。
2012年11月,西共体寻求联合国授权,向马里派兵,协助其清剿宗教极端组织。
——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发展进程》等
(2)指出西非国家合作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
南北合作
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协定生效后,欧盟给予西共体2.35亿欧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据环球网新闻《西共体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
(3)与近代相比,当代非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试简要评述当代的西非与欧盟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