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英国: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失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 学习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题 1 政治:英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漫画:狂傲的约翰逊


备注:右手炫耀国家制度、社会治理,左手夸赞领头羊、辉煌。

主题 2 经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


——摘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主题 3 社会生活:2021 10 月英国社会缩影



(1)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角度,对漫画中约翰逊的“狂傲”作出解释。
(2)对主题 1 来说,主题 2 中收集的材料有何意义?说明你的理由。
(3)运用主题 3 收集的材料探究“英国:现在的失落”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021-12-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五莲县、岚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环境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

材料二   1755111日,葡萄牙的里斯本是个富饶的贸易之城,以其虔诚而广为人知。那一天发生了三次大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洪水,毁掉了城里的大部分财富,毁掉了两万个家庭中的一万七千个,夺去了六万多个人的生命。为什么是里斯本?严厉的神父每天布道数百次,对那些目瞪口呆的幸存者说,上帝是惩罚他们的罪过,如果不悔改还要惩罚。但人们知道,在那可怕的一天有很多儿童死去,他们开始怀疑上帝的仁慈和怜悯。他们还问神父们,为什么上帝毁了那么多的教堂而留下整街的妓院。谁也答不上来。写小册子进行争论的人之中有一些科学家,他们认为地震不怪人的罪恶,而是地球的运动引起的。那些无情的神父终于被投入监狱让他们闭嘴。里斯本大地震标志着人类对待自然灾害态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罗伯特·C·拉姆著,王宪生、张月译《西方人文史》(下)第二十章“科学、理性与专制主义”。

材料三   


1丰子恺的漫画《听诊》

2据新德里电视台13号报道,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印度泰姬陵,已经因为空气污染变了色。建于17世纪的印度泰姬陵通体由纯白大理石构成,随着其所在的北部城市阿格拉日益工业化,黄色竞代替白色成为了泰姬陵的主色调。


3每天要出门上班的女工不得不戴上厚厚的口罩。195212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这就是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理解荀子的天人思想。(只摘材料不给分)
(2)材料二对里斯本大地展有怎样的不同解释?人类的这一“重要转折"属于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
(3)阅读图1—3,以图1“医生”的身份写一篇题为《地球病了》的报告。报告要求:①报告包括报告对象、病情病因、治病方案四个方面的内容。②报告所用词语一定有城市、人们生活、社会发展、文化遗产、法制。③报告论述正确、语言精炼表达“医生”情感。
2021-08-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5届高三第五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
3 . 漫画可以使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历史。观察下面几幅历史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一:17世纪左右欧洲人的餐桌     漫画二:19世纪末殖民者在非洲作威作福。

漫画三:20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
请回答:
(1)根据漫画一、二,结合所学,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观察漫画三“经济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0-02-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基本情况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第五章发明的时代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主要内容摘录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是‘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
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不同点叙事风格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的视角
相同点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习历史,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离不开政策调整、开放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王子涵《“历史解释”素养下对新政的再认识》

材料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五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是哪个动力机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是哪个国家?这一国家通过哪一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这一改革对“它”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是哪一次改革实施的?概括这场改革的主要特征。
(4)根据材料四,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0-08-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1
6 . 棉花帝国

材料一   他们(指英国棉花贸易商和棉产品制造商)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其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去。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到18世界末,英国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据统计,1790—1820年,英国进口棉花增加5倍,棉花加工业产值跃居工业总产值首位,棉花加工业产品出口占英国出口总额一半。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二,分别从哪些角度描述了“棉花帝国”的特征?
(2)下列为进一步全面研究“棉花帝国”而搜集的材料:

A.漫画《肮脏的“泰晤士老爹”》,刊登在1847年7月英国幽默画报《庞奇》。


B.1788年兰开斯特棉纺厂厂主与制帽人的雇佣童工契约。

C.绘制于20世纪初的油画作品《印度1876年大饥荒中的灾民》,其部分解说词是:“作为英国原料重要来源地的印度,因采取了棉花单一种植,在19世纪末遇到了严重的饥荒”。


①就研究“棉花帝国”这一主题而言,材料ABC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有                 。(填写字母)
②简要说说材料A的证史价值。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棉花帝国”的认识。
7 . 世界的联系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接踵而来的西方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给欧洲带来了福音。……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性影响》

材料二   火车、轮船等工具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面对全球化的现实,实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文学家刘心武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说:“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就连南极洲冰层下的土地也已经测量清楚,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经记录在案。……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艺术家则试图透过漫画反映反映另一种别样的心声: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由此联想,归纳产生材料三刘心武所描述现象的主要动因。
(3)你如何认识“全球化”这一历史与现实现象?
2020-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经济民族主义是全球化的孪生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1796   1845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   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法扶植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

                                ——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


漫画注释:特朗普一边叫嚷着:贸易战很容易赢;一边张弓搭箭发动了贸易战。哪知道报应不爽,他等来的却是反击的箭雨,特朗普当即被射倒在地,倒下不忘高呼:给我继续加税……

材料二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 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 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0-03-12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9 .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鼓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供事,既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2)上表中反映19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生了怎样的流向?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不断加快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材料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10 . 从某种层面上讲,历史就是解释。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史学界从中西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阐释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转变。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引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19世纪中后期,□□、□□、□□顺应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中国也被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潮流。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破除一种视中国人无力实现自我转变而只能依靠西方引进现代化的偏见的同时,我们是否无意中又对中国历史形成了另一种偏见,即中国历史上只有那些已由西方历史经验所界定的导致现代性的变化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变化?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沿袭,而是传统文化的再造和新生,是西学与中学在体与用、内与外诸层面相互渗透,既相冲突又相融汇的再生历程。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空格中可以填入的三个主要国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7世纪—20世纪初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所包含的主要过程。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幅漫画中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形象。结合史实对图2作简要评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学术界在讨论中国现代化问题上的三种阐释模式。试选择其中一种阐释模式,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加以扼要展开。
2016-11-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考模拟卷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