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 .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D.劳作方式出现重大变迁
3 . 19 世纪后期的欧美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即使是在工人运动较为发达的德国,工人运动也没有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迷信普选制,幻想在容克地主统治下实现社会主义。该现象最能说明(     
A.欧美无产阶级斗争意志呈现下滑趋势
B.对外战争消解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愿
C.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福利国家的出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确立1619世纪,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赋予欧洲发展巨大的推动,为欧洲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基础。19世纪的相对和平为西欧发展提供了国际环境。欧洲资本和技术输出给世界经济以有力推动。美国和英国自治领已经欧化,俄日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欧洲全球霸权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结束了欧洲全球霸权时代。失去了大量海外投资;工业破坏严重,海外市场由于美洲和亚洲的竞争不断萎缩。美国变成债权国,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40%以上。
多极结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构建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大国的多极体系,呈现出以英、法、美、日、苏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不是冷战,是保持合作。但是美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必然产生对抗,导致两国对外政策转向,脱离大国合作。冷战在政策的对立中爆发,由此形成了美苏两大集团,两极格局逐渐定型。
两极格局孕育的多极化趋势随着冷战的发展,西方集团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两极格局动摇,欧洲、日本、中国等力量中心不断成长,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坍塌消失,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它在带来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

——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主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8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国的竞争】

材料一

荷兰过多地依赖对外贸易,其经济基础相当脆弱。18世纪时,西欧各国采取高关税和对本国企业进行高额补贴的办法与已占据垄断地位的荷兰展开竞争。荷兰向每个国家贷款时,还意味着它必须和每个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但现实是,荷兰不断地卷入战争中,不仅支出大量军费,也损失了大笔的利息。1650年和1651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发生三次英荷战争。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没有及时更新换代。1865-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同时,英国存在着轻视工商业,追求宁静、安逸,贪图享受,反对变革的贵族文化传统。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和英国霸权地位动摇的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在竞争中走向相对衰落带给我们的启示。
6 . 19世纪最后30年中,英国议会中两大政党的最大分歧是关于“无形帝国”和“有形帝国”的争论:自由党政府坚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无形帝国”,保守党则主张限制自由贸易,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有形帝国”。这一分歧(       
A.改变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B.反映了英国实力变动的现状
C.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D.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7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3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902年,德国有4000个化学家,大学毕业的占84%;而英国有1500人,大学毕业生占34%,其中一半是在国外上的大学,有机化学的研究队伍则是后继无人。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生产转型面临困境B.教育研究相对落后
C.工业发展速度下降D.企业规模日益缩小
2022-04-20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五)文综历史试题
9 . 1882年到1907年,德国工矿业中女性劳动力数量从113万猛增到210万;1895年到1907年,纺织业中女性从业人数从43万增加到53万。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性别结构的失衡B.纺织业成为主导产业
C.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D.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2022-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10 . 1851年时,全法国只有巴黎、鲁昂、南特、波尔多、马赛和里昂6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到1896年,10万人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4个。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塞纳省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对该变化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法国
A.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B.经济水平迅速赶超英国
C.政治变革促进经济发展D.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
2022-04-13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