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英国经济史专家埃里克·罗尔曾说:“我们不能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如果我们不了解后者的一些哲学知识,就不可能理解前者的经济思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指出,不读《国富论》不知道什么是“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上述评价主要反映出,《道德情操论》(     
A.主张富国裕民离不开市场B.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C.倡导发挥资本积累的功效D.注重道德对市场的约束
3 . 将人类历史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这是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视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自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什么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产生与小农经济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方面分别有什么创新之处。20世纪30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90年代初,为全面突破计划模式,中国在思想和经济体制方面的重大举措分别是什么?
(4)纵观中国近代史,分析中国未能成功转型为工业文明时代的根本原因。
4 . 1741年,英国人塞缪尔・沃克创办了罗瑟勒姆钢铁厂。据他的日记记载,对该厂三年利润及其流向作如下统计(见下表)。
(单位:英镑)
     项目
时间
产值利润及其流向
总额用于分红投入企业发展用于维修、法律等方面
1762 年1350021002101000890
1763 年1520030003501700950
1764 年1700031003501800950
作为史料,表2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重工业成为支柱产业B.殖民扩张加速资本积累
C.资本家追求奢侈享乐D.企业发展依赖利润反哺
2022-0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世纪上半叶,英国出现了“农业革命”,贵族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举办农业展览会,资助农业研发机构,通过报刊鼓励农业创新。由此可知,英国的“农业革命”
A.准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B.开启了研产结合的模式
C.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D.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6 . 17—18世纪,英国部分贫穷的女性因为无力支付足够的嫁妆被迫独身,富裕的女性则因不愿失去经济独立而选择独身,优良的就业前景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这种现象
A.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B.延缓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C.有利于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D.反映经济发展对社会观念产生影响
7 .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在1752年写道:“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版图和两百年前几乎一样,可是这些国家的繁华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不能不归之于百工的技艺日进,克尽厥职。”材料反映当时欧洲
A.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B.工场手工业技术显著发展
C.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D.重工业呈生产社会化趋势
8 . 18世纪英国社会下层民众生活水平较欧洲其他国家劳动者高很多。英国制造业工人经常可以吃肉,喝糖水,而且住的还不错,日常伙食标准很高。这一现象
A.成为殖民扩张的动力B.说明英国工人社会地位高
C.助推工业革命的进程D.源自英国均衡的产业结构
9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8-06-09更新 | 13454次组卷 | 18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2016-11-27更新 | 1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