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19-03-01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两次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某个生产环节”的名称及其两项代表性发明,并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材料三

表1历史学科学业质量(部分)

水平

质量描述

1

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在对史事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摘自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   一首诗歌

内容如今我们每人所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面包
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出处英国《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一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从史料的角度,沿着材料三表1的提示,谈谈您对表2诗歌的认识。
3 . 19世纪以来,德国迅速崛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铁路法》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监督,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1839年已超过法国,5060年代超过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钢铁行业的年增长率为30%。

——摘编自《德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4 . 现代化是对科学和技术益处的信赖,更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年代内容国别
电力1866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70 年代电力成为新能源
内燃机交通工具七八十年代汽油内燃机德国
80 年代本茨制成汽车德国
1903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
手段
70 年代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90 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意大利
化学
工业
1867诺贝尔发明炸药瑞典
80 年代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1)列举工业革命中“人造动力”运用到交通领域的两个范例,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和农业的角度概括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及其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和德国使用的技术都是由英国最先发展出来的,他们盗用专利,仿造机器,盘问英国工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学院。这两个国家也开始用工业化保护本国的工业。在美国,政府会提供贷款,聘用军队里的工程师协助修建铁路。德意志有着不同的发展优势,普鲁士将其他日耳曼邦国拉入关税同盟。这个同盟鼓励自由贸易,并着手统一千差万别的法律。德意志统一之后,这个国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持续发展。

——据【英】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整理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纺织、采矿和运输业中的种种创造发明,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科学对工业尚无多少直接影响。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显,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最突出的是在电力、钢铁、化工三大部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扩展路径,概括各国推动工业发展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述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成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具有发达的银行体系为商人们投资发明制造提供贷款。同时海外贸易的增长,经济的繁荣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内政局稳定,尽管18世纪英国参加了许多战争,但都没发生在英国本土上。军事上的成功使英国商人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议会还通过法律来鼓励保护企业的发展。

——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麦克道格尔·利特尔版)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攫取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还把大量“过剩资本”输出到国外……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垄断组织国外联系的扩大,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为使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对外抢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到1914年,英、俄、德、法、美、日、比、荷等占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约占全世界面积的三分之二,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而最终确立,世界经济也最终形成。

——康桂英《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两项发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垄断资本家资本输出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形成的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
2020-07-2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王斯德等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作用。
8 . 统一和强大,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教育、科学、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在 1871 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由此给一些后发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当世人以惊羡的眼光审视急速崛起的德意志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支撑起所有这一切的,是德国统一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根据《大国崛起》整理

材料二:竞争是获致繁荣和保证繁荣最有效的手段,只有竞争才能使作为消费的人们从经济发展     中受到实惠。它保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俱来的种种利益,终于归人们享受……循着竞争的道路,经济发展与企业利润的社会化才能完全实现。此外,为提高生产力的个人刺激将能得到保持。让所有劳动人民能从提高生产力中得到日益增多的工资,这是通过竞争来促进繁荣这一信念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限制竞争的威胁经常来自许多方面。因而在一个以自由社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里,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是保证自由竞争。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和发源地的原因,并列举两项该时期德国人的重大发明。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二战后德国的强国之路。
2020-06-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松阳一中、青田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50年前,整个旧大陆网络中的两条巨大的主干道最为突出。第一条从中国 北部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从汉朝和罗马时代开始,不时输 送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棉花、瓜类、樱桃和葡萄,枪炮、火药和马镫。第二条主 干线在某种程度上与第一条交通线形成了竞争,它从中国南部的众多港口启程,经由东 南亚的海岛,绕过马来半岛,伸入印度洋地区,最后抵达波斯湾和红海各个港口。中国 瓷器被运往东非,西班牙白银被运进中国的金库,威尼斯达官显贵们穿上了中国的丝绸, 而印度王公则挥霍着来自西非的黄金。

——编自(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大约1500年后,世界各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世界近代 历史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几方面的全球化进程涉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影响着他们的 社会发展。一方面是动物、植物、疾病以及人群跨过大洋来到新的土地上,极大地影响 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社会;另一方面是商人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创立了真正的世界 经济体系,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其他各种商品都可以到达遥远的异地市场。此外,还 有印刷术和火药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世界上的广大地区赢得了越来 越多的皈依者。

——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的《新全球史(1000-1800年)》

材料三1866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 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人类还会出现更 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 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

——摘自(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旧大陆网络中的两条巨大的主干道”的名称, 并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简析“两条巨大的主干道”开通的历史意义。
(2)指出材料二提及的“把人们带入了世界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的历史事件,并依 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材料三诗人描写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哪项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此类科技创新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10 . 瓷器和电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其他名窑日渐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整理

材料二   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9年以后,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90年,电气产品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

——据人民版《必修二》教材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其他名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美国在电信和照明领域的主要发明,并分析“电力的广泛使用”对美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2019-06-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