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运动。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行业。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英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地区、行业部门、动力、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别有哪些?
参考格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地区上:……。在行业上:……。在动力上:……。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上:……。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地区上:……。在行业上:……。在动力上:……。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上:……。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民主政治,社会生活以及社会问题等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

——根据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编制由此可知(   )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B.俄国世界贸易占比从无到有
C.世界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贸易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2021-04-19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述反映了
A.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日本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4 . “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研与试验来追寻自己的技术创新。”材料中的“这个时期”是指
A.18世纪初期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中期
5 . 下表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据此可知,世界航运业
年份帆船汽船
187014.12.7
188014.55.5
189012.010.2
190010.016.2
19108.426.2

A.发展出现不平衡B.航运费用大幅下降
C.逐步实现机械化D.呈现多种新的格局
6 .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民族工业被消灭了,新的工业得以建立;“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由此可知
A.资产阶级摧毁了各国的民族工业B.世界市场缩小了各国的差距
C.资产阶级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世界市场推动了贸易制度化
7 . 如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不同时期工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排列次序。其中“丁”指的是
时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8 . 依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B.新式电信通信工具得到普及
C.技术发明主要源于经验积累D.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
2021-03-20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迅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1)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2)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
2021-03-18更新 | 754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