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在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自然科学逐新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在美国,1870年以后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迅速发展。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19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垄断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2022-06-02更新 | 69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葡萄牙在1929年的《殖民地法规》中把非洲人分为“文明人”和“非文明人”:年满18岁,能说葡语,放弃原有习俗,信奉基督教,采用葡人生活方式,有足够收入养家糊口、纳税,无犯罪记录的非洲人可以成为“文明人”,获得葡国公民权。颁布这一法规的目的在于
A.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B.促进与殖民地文化交流
C.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D.鼓励殖民地向法国移民
2022-03-26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人把“文明”理解为三大类内容:实用技术、抽象知识、社会形态。

类别内涵
技术文明指的是方便人类物质生活的实用技术。实用技术来自物欲,让人类日常生活越来越丰裕、方便。
知识文明指的是由人造符号概念构筑的,关乎自然及社会的抽象因果关系。抽象知识属于人类精神世界,未必由物欲推动,能促进实用技术却得不到“专利”。
社会文明指的是公共生活形态,是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公共生活形态为技术和知识的创造和普及提供或优或劣的环境。

——摘编自潘维《什么是社会进步的标准?》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就上表中任一文明内容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国在1870- 1913年,煤的开采量从2640万吨增至1亿9千多万吨。1913 年德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机器制造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电机制造和造船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化学和电气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德国工业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实现了统一
B.普法战争从法国取得了50亿法郎的赔款
C.施行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
D.德国工业起步较晚,采用新技术
6 . 如图为1870年—1913年英、美、法、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曲线图。其中代表德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1-11-20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1880年,伦敦人口为90万,巴黎人口为60万,柏林人口为17万。到了1900年,这些数字分别增至470万,360万及270万。格拉斯哥、维也纳、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的人口也都超过100万,另有16座欧洲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人口的变化反映出
A.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城市化的决定因素
B.人文精神推动了城乡人口的合理流动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8 . 机器大工业生产使分工、协作和生产社会化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工业化以此为基础展开,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等社会化联系的广泛发展及生产技术向世界扩散,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这反映了近代科技发展促进了
A.……资本主义的拓展B.世界市场的形成
C.生产的社会化分工D.社会关系的变化
9 . 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泰罗考察企业管理,认为工人不是简单的机器,只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资本家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主张
A.认为工人应该主动提高生产效率B.强调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C.反映了当时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D.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1-01-24更新 | 1023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
A.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B.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D.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