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美国开始农业现代化。1862年,美国通过了三个有决定意义的农业和农业教育立法;政府用稳定资金和健全制度推动农业建设,30年间建设了数十项大型水利工程。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20世纪前期,美国两次农业危机,政府投入重点转向控制农业生产、维持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恢复发展。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50年后,美国鼓励农用新技术,极力扩大农产品外销,农业水利化、良种化、化学化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26年,斯大林指出没有工业发展苏联农业就无法发展,试图以美国模式改造苏联农业。1929年,苏联农业集体化。1933年,苏联拖拉机站和农场政治部门到村庄,在长期系统引入机械和技术上体现了明显的集体化管理效果。赫鲁晓夫时期,拖拉机站与集体农庄合并,大量垦荒、种植玉米、提高收购价格,为农场人员提供养老金。60年代,苏联农场高度机械化,其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福利机构。勃列日涅夫末期,苏联创造了一个工业投入、工人生 产、科学家规划,广泛参与的庞大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系统。

——摘编自《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2010年,我国农业经历了集体所有制,产品统购统销,农民户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主体;农民离土出村的三个农业现代化阶段。2010年前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开始发展,机械化大幅度投入,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同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用工成本上升,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转折和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从满足温饱和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转向显化乡村价值、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为主,城乡融合体制创新是这一阶段激发乡村活力的关键。

——摘编自《中国农业转型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世界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苏联比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同,简析当前中国农业转型的原因。
2024-06-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被称为“科技革命时代”,它送走第二次革命,又迎来了新的科技革命。19世纪,西方政府和企业已在开发利用科学技术,但是处于自发、零散的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这种开发利用进入大规模和系统化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形成国家科技职能和国家政策。现代科技需要国家扶助和组织管理……二战以来,西方的国家科技职能和科技政策更是出现高度发展:各国普遍建立政府科技机构,形成了庞大的政府科技系统,又制定了许多投资巨大的科技规划……其次,科技投资巨量增加。而在19世纪末期,西方大国的科技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微不足道。

——摘编自齐世荣《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四川·三模
3 . 英美德三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指数统计表

英国劳动生产率

(1913=100)

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

德国/英国劳动生产率(%)

1869年

55.6

203.8

——

1879年

64.8

187.8

——

1889年

77.5

195.4

94.7

1899年

88.3

194.8

99.0

1909年

91.0

208.5

117.8

1913年

100.0

212.9

119.0

据表可知,当时(     
A.新技术应用影响国家发展B.美国制造业布局最为合理
C.英国综合国力落后于美德D.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剧
2024-05-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末,美国自行车骑手发起了“公路改善运动”。20世纪初,汽车制造商、钢铁、石油产业等成为公路游说团体的主力。到20年代,美国公路里程几乎增加了90%。这反映出(     
A.工业化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C.进步力量主导时代发展方向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默基于对世界历史趋势和特点的理解,认为19世纪的世界出现了五大特点:它是一个生产效率不均衡提升的时代,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一个不平衡的相互关系加强的时代,一个平等和等级制度对立的时代,一个解放的世纪。这五大特点的提取,上与18世纪相比较,下与20世纪相衍接,无疑是从21世纪的视角观察19世纪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请从19世纪世界五大特点中任选一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02-04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述了欧洲某一时期涌现的新经济现象:“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基础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和这一现象相伴的历史结果是(     
A.蒸汽机取代传统动力B.新型垄断组织出现
C.工厂制度出现并发展D.自由主义政策式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第6页共7

材料二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根本地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十三行”走向鼎盛的因素,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7-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2022-06-09更新 | 11334次组卷 | 6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州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银行资本虽很发达,但银行家们热衷于把资金投向国外,通过放债取得高额利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喜欢把钱存入银行或购买万无一失的债券。这一现象(  )
A.引发英法两国激烈争夺殖民地B.加剧了法国社会贫富分化
C.表明法国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D.延缓了法国工业发展速度
10 .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农业生产增加了3~3.5倍,每个劳动力的产量增加了2~2.5倍。在容克地主组织的“农场主同盟”的影响下,国家不断给予农业“救济”“补贴”,并保障了较高的粮价。这说明当时德国
A.农业优先战略成效显著B.政府力促民族经济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松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