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021-03-12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阳铁厂和天津永利碱厂的创办人分别是谁?二者引进怎样的管理制度?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何作用?

材料三 自18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生产カ和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斯托克波特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莱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

——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产力和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各指什么?

材料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2

(4)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方面产生的影响。
(5)结合工业革命对近代东西方的影响,运用唯物史观加以说明。
2021-01-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布匹、香料的交易量也大增。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普所排挤。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增加了3倍……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明代后期,白银货币化促使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一个首先建立在白银世界性运动基础之上,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产生了。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三角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铁路、轮船、电报等。但是,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

材料二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摘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9月)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人类朝世界一体化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并简述“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的主要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不结盟运动的核心主张及影响。
2021-02-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近现代经济

材料一   19世纪前半期,为尽快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都兴办国营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招聘外国技术人员,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体。19世纪中期,借助于私人企业和政府的力量,铁路建设在德国呈现爆炸性扩张趋势,在1879年实行国有化之前,铁路是德国经济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整合。1867年,西门子制成了第一台发电机,19世纪80年代,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成为确立德国工业优势地位的支柱性产业。

——摘编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近代德国创造了落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依据材料一概括其发展模式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材料二   1982年,联邦德国科尔政府上台后,减少了失业救济金以及儿童福利费。国家份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近52%降至1998年的47.9%(含原民主德国地区)。通过降低税收和利率的办法,以调动企业主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增加投资。德国中小企业囊括了全国2/3的职工,其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90%,于是科尔政府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政府颁布《促进就业法》等法令后,46万人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其中2/3以上是失业青年。

——摘编自朱忠武《科尔政府时期德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原因探析》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科尔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两段材料,总结德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2021-01-2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6 . 中外粮食的生产与储备

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400个左右。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窖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粗粟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粗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

材料二   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大事件一览表(部分)

时间事件
1831美国人发明使用畜力牵引的联合收割机
1860年以后英、美等国开始大量生产畜力谷物条播机
1889美国研制出内燃机驱动的拖拉机
20世纪20年代内燃机驱动的联合收割机在美国大规模使用,迅速推广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农、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广泛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
21世纪初中国研发出耕耘、除草、喷药、收割等多种农用机器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范围内农业机械化的大致历程。
2021-01-22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的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文化和时代特征


——摘编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历史的发展特征,并加以说明。

材料二 在1870年后的40年里,全球性的大转型得以实现:“发达”的西方或北方,与欠发达的东方和南方之间,在经济增长、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国民收入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西方人获胜的核心工具有二,这二者也是关联在一起的。其一是世界贸易和支付体系以及全球劳动分工。从中获益最多的,是英国及稍后的西欧和美国。另一工具是殖民地国家,正是它们使新的全球分工与世界贸易得以运转。这里所说的殖民地国家,也包括那些间接被殖民控制的国家,例如中国和众多拉美国家。西方国家利用军事、政治及债务优势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准在低关税或无关税的情况下进入它们的市场。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后期的“全球性大转型”。
2021-01-21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物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下列是美国的大事年表(节选):

1776 年诞生

1787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

1879 年该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

1898 年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交战

1900 年伙同他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922 年伙同他国重新瓜分了中国

1929 年席卷世界的 济危机从该国爆发

1933 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

1945 年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难题”的措施,并说明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2)据大事年表概括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主要因素。
2020-09-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10 .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
2021-02-0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