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明智,它还可以告诉我们采取某些行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是历史中没有明确的蓝图可以帮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未来。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各种因素、人物或年代共同发力的特殊产物。然而,通过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教训,来指导我们如何继续前进,同时也能得到一些警告,来了解究竟哪些事可能发生,哪些事不可能发生。我们必须谨记,应当尽可能地放宽回顾历史的眼界,如果只是一味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做出决定的历史经验,我们将会遇到麻烦。

——摘编自【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历史事件的产生与教训”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学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观察。在世界科技层次:科技革命是科技范式的转变,关注科技自身的变化。在人类文明层次: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

——摘编自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澳洲华人形象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澳洲华人形象
竞争者;在诸多行业中,华人以机敏,廉价和高效而受到白人雇主和顾客的青睐,并对白人同行构成了威胁
入侵者;白人殖民者担心,处于邻近地理位置的中国把澳大利亚作为解决他们国家贫困而人口又过于拥挤的安全阀来使用,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澳大利亚,白人大有华人“和平人怪”的恐惧感。
低劣败环的有色人种;这一形象体现的是白澳思想盛行时,白人与黄皮肤华人的种族主义矛盾。
1893年的报纸:(华人商贩)安静、实在,不像印度人那样强买强卖,他们的东西新鲜,便宜,比白人蔬菜商更加守时。
一位来澳洲度假的英国人;如果妇女有选举权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就不会有任何对华人入境的限制,她们眼中中国人是忠诚、勤劳的富家。
澳大利亚殖民理论家书克菲尔德:在亚洲中,中国人最勤劳而且能干,他们愿意向外移植,相信可以在一世纪内,把这片荒地变成绿洲

——摘编自乔瑜《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澳大利亚女性眼中的华人男性形象》

综合以上材料,就整体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7-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9世纪的两次世界性工业革命,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的空前的人类历史大变革。它把亚非拉和欧美、大洋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全球性。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着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输出资本势力范围的竞争异常激烈,这就把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从整个发展来看,19世纪是一个又一个亚非拉国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同时又是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借助现代化的大工业及其产物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借助军事优势,把世界变成由它统治和控制的整体。资本帝国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早促进亚非拉某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力量。

——摘编自彭树智、黄倩云《精粹世界史: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提出你的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2022-06-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205015—2010
1840451211
1850391515
187032101323

2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荧国

1820

27

9

6

1840

25

9

8

7

1850

22

11

8

7

1870

25

10

10

8

——摘编自高德步、王玉著《世界经济史》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世界经济中心”的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世界大国的兴衰]

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九个国家相继成为世界强国。纵观近代以来的世界强国,可以看出:强国之间的竞争既是普遍的,又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强国在其兴盛时期,都是重视创新的,而不是墨守成规的;都是不断改革的,而不是因循守旧的。一种制度建立后,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强国兴盛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和创新精神,于是就被后起的国家赶上和超过。

——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50-1900年各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简表

年份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英国194.39.519.922.918.5
法国4.04.25.27.97.86.9
德意志诸邦/德意志2.93.53.54.98.513.2
俄国5.05.65.67.07.68.8
英国北美13殖民地/美国0.10.82.47.214.723.6

——摘编自贝洛赫《1750-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从上表中提取一国或多国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素用途
铁可用于制作农具和兵器;纯铁可用于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钢铁可以制造机器和使用于建筑行业
富含有机硅酸盐的黏土可以制造陶器或瓷器;硅晶体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和各类芯片的必须材料
提供宝贵的能量来源(煤炭和石油);古代中国已使用煤作为燃料

——摘编自孙亚飞《元素与人类文明》


文明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更好地使用不同元素的过程。选取材料中任意一种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解释。(要求: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确立1619世纪,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赋予欧洲发展巨大的推动,为欧洲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基础。19世纪的相对和平为西欧发展提供了国际环境。欧洲资本和技术输出给世界经济以有力推动。美国和英国自治领已经欧化,俄日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欧洲全球霸权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结束了欧洲全球霸权时代。失去了大量海外投资;工业破坏严重,海外市场由于美洲和亚洲的竞争不断萎缩。美国变成债权国,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40%以上。
多极结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构建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大国的多极体系,呈现出以英、法、美、日、苏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不是冷战,是保持合作。但是美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必然产生对抗,导致两国对外政策转向,脱离大国合作。冷战在政策的对立中爆发,由此形成了美苏两大集团,两极格局逐渐定型。
两极格局孕育的多极化趋势随着冷战的发展,西方集团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两极格局动摇,欧洲、日本、中国等力量中心不断成长,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坍塌消失,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它在带来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

——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主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8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