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对以下数据的理解,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全世界欧洲美洲
1870年21010593
1900年760284402
A.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产业部门焕发新活力
C.欧亚大陆内部通过铁路网络被纳入世界市场
D.美洲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加速了铁路修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间的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3-05-1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
3 . 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提出人类历史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他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观点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             ②意大利地区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
③拿破仑战争使大西洋时代最终达到顶峰④太平洋时代的提法反映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08更新 | 72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
(1872年数据)
10%
1913年15%11%13%8%4%
①英国贸易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削弱   ②世界贸易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
③德国统一具备了称霸世界的实力   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1-13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相继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关于两次工业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重工业行业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轻工业
B.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垄断组织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主要是科学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技师、化学家
D.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科学与技术已发生联系,第二次时二者联系更加紧密
6 .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垄断组织形成并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
2022-05-09更新 | 97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C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
7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
2022-01-24更新 | 6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第零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理论和改革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他的主张反映出
①实用取代理论,技能培养取代道德教育
②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③德国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
④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有学者认为,“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C.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