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商人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的联结在一起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
2023-04-30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7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6大核心考点+45道高频非选择题)(江苏专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一个人口不过数千万,国土面积和资源甚为有限的绅士之邦,却在种种机缘汇聚之下率先迈入现代文明的大门,执工业经济之牛耳,成为现代世界的开路人。

——张磊《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博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浏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新课标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英国能够“率先迈入现代文明的大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且说出(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能够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3 . 铁路交通在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但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改编自《中国铁路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事业较快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21010593822
18803721691751658
189061722433134919
19007602844026020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
2022-07-0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彻底,要想确立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优势,必须以强大的生产力作为基础。于是,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又兴起了一场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此后,科技革命由英国扩展到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起了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变革。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在这个世界市场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依据其政治经济的有利地位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控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而亚非拉地区则被动地卷入这个市场,成为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对象。

——摘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5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一


(1)以上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右侧地图可用于研究近代哪一重大史事?对比两幅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谈谈你对这一史事的认识。

材料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年份

国家             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主观题28题)【范围:纲要下第1-5单元】(北京专用)
6 . 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是由生产力发展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不可逆转。但近年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在经济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治上表现为右翼崛起,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之间的对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何美琳《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1)依据材料和上图,分别写出“葡萄牙人的航行”和“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所对应的图中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现象的认识。
2022-05-3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主观题28题)【范围:纲要下第1-5单元】(北京专用)
7 . 工业革命、社会生活

材料一   工业是农村的而非城市的。在此前的两个世纪里,工业已经从城镇搬到了乡下去,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逃避市政和行会的约束,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技术原因。

工业是定期迁移的(这并不是说工人和企业家自己迁徙了)。铁的生产从林区转移到了英格兰中西部地区;丝绸和袜子制造从伦敦转移到了东英吉利、英格兰中部地区以及北部;制盐从达勒姆的海滨地带转移到了柴郡的平原地区。工业的结构是富有弹性的。

——【英】T.S.阿什顿《工业革命》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钢铁材料   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到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决定性的转折是从生命能源(即人力和蓄力)为主转向对无生命能源的使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其实更好的名字是能源革命。

——【英】马丁·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1)结合所学,从“工业是农村的而非城市的”和“工业是定期迁移的”两个角度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3)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论证。
2021-08-17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主观题28题)【范围:纲要下第1-5单元】(北京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36次组卷 | 50卷引用:专题13 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马丁·威纳在《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一书中指出“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企业家及其继承者漠视生产创造,追求绅士生活,进取精神衰退。还有学者指出,政治社会变革也是造成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重要因素。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的工会组织日益强大,垄断了劳动力供给,挑战雇主对其雇员的传统权力。此外,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越来越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崛起的工党更是凭借其政治权力,抑制了自由企业精神。在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英国未能适应新形势,是因为其企业家有着广阔的帝国市场,仍能从旧的投资中获得充足利润,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依赖,使英国企业家安享其成,竞争精神衰退。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人口就业结构与地域分布的重大变迁,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仅有8个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到1910年则飙升至48个。另外,1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从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情况看,德国城市增长呈现出巨大差异性,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里西亚、萨克森等地区。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柏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合并了周边的施潘道、克罗伊茨贝格等城市,建立了新型工业区。据统计,1880~1900年柏林在行政区变更后人口增加了766518人,增长率高达68%,其中行政区并入的人口为490425人,约占柏林人口的26%.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现代医药卫生发展简史

时间概况
中世纪医学由僧侣掌握,沿用古代传下来的医学知识,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15-16世纪达·芬奇开始从事人体解剖,绘制了700多幅解剖图,大都准确、优美;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解剖教室,著有《人体构造论》
17世纪体温计、脉搏计、显微镜运用于医学;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并发表《心脏运动论》
18世纪《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损伤,形成病变理论;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英国莱顿大学设立了教学病床;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是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
19世纪疾病研究推进到细胞层次,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创立经典免疫学;提取植物元素制成奎宁、阿司匹林等药;麻醉药和消毒器,以及血压测量、喉镜、胃镜、X光机等仪器运用于医学;1848年英国设立卫生总务部,1860年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人类提取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药成功;各国政府的卫生保健支出和医药企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超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组成了医学影像学;细胞选择与分裂、克隆技术、DNA技术等不断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