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862年,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现在江浙尚在用兵,托名学制以剿贼,亦可不露痕迹,此诚不可失之机会也”。这体现出李鸿章兴办洋务的目的是(     
A.实业救国B.以夷制夷C.御侮制内D.改革政治
2 . 李鸿章对洋务企业严重依赖外洋煤铁的局面感到十分忧心,呼吁在掌握主权的前提下用西法开采煤铁,认为,“此等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李鸿章意在
A.引导民间资本开发矿产B.利用近代技术维护国家利权
C.满足民众生活日用所需D.抵制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洋务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最初,学者往往依据范文澜与胡绳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评判进行研究。但在1954年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论后,洋务运动由此被打入学术研究的“冷宫”。直到1961—1964年,洋务运动研究迎来小高潮,除了对洋务运动宏观意义上的性质讨论关外,在具体史实和相关洋务人物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小高潮昙花一现。

1979之后的二十年,学界发表洋务运动史的专论超过623篇,综合性专著、论文集、史料资料集,等等,举凡也有数十种之多,此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这些研究既有对洋务运动研究范式理论宏观意义上的检讨与检讨,也有个案实证研究的深入与新专题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洋务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邱志红《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情晰。)
2022-05-07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一直面临地少人多的困局,但由于乡村手工业为农业提供了附加收入,因此缺地农民足以生存下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大量工业品涌入中国,乡村手工业衰落,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靠地租为生的地主也难以维系。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
A.封建土地制度瓦解B.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近代社会普遍贫穷D.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2021-06-1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巨变,其实整个中国社会仍然是一潭死水。先知先觉的一些士大夫似乎模潮地感受到了中国的不足,如林则徐、魏源等。清政府也就认为大清帝国只是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而已,仍然可以如从前一般统治下去,继鉄锥系着祖宗基业。此时所有工业资本家都欣喜若狂,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帝国,因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国门已经开,他们只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工业品,记可以坐等白银入袋。但是令所有英国人失望的是他们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在中国基本没有销路,中国农民依旧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

——摘编自管玉春、杨永泉主编《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撼力远超过第一次片战争。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日渐衰落的清王朝,又遭到了英法联军的重击,北京城被英法联军轻易攻陷,惊惧中的咸丰帝病死承德。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整个东部沿海完全向列强开放,内河长江也出现了通商口岸,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逐渐打开一些市场。由此,在中国大地延续两千多年的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模式终于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力下开始松动,但这从中国沿海生成的冲击波辐射到中国内地已经微乎其微了,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已经动摇了。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经济变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