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对洋务运动存在不同的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最仇视的,是我们的政府形式。满大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自由的原则籍着我们的榜样的力量进入这个帝国,接踵而至的将是这个“奉天承运”的王朝的末日,以及他们借助盘剥和暴政而自肥的寄生生涯的终结……由于没有现代海军军衔制度,进而导致集体凝聚力的缺乏……一旦发生战事,这些武器就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支开来的欧洲军队的战利品。

——美·薛斐尔(时任美国驻华海军武官)《致萨金特公开信》(1882年)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吴永(曾任李鸿章幕僚)《庚子西狩丛谈》

(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洋务派是)经外国侵略者改造适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新封建军阀……(洋务运动直接后果)加深殖民地化。

——摘编自范文澜(延安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国近代史》(1947年)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对“洋务运动的不同解释”做出解释。
2 . 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不仅在中国纺织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研究中国手工业向机器工业的发展和中国人服饰的变化,都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中国布缕之征,惟丝、枲(枲,xǐ,指麻类植物的纤维)二者而已,今世则又加以木绵焉。……《元史》种植之制,丁岁种桑杂果,亦不及木绵,则是元以前未始以为贡赋也。……至我朝(明朝)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枲盖百倍焉。”随着棉植业的发展,中原的河南、山东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两大重要的产棉区,后者还成了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在松江,“中产以下,日织一小布以供食。虽大家不自亲,而督率女伴,未尝不勤”。松江生产的棉织品有标布、扣布、稀布、番布、药斑布、中机布、小布、三梭布、龙墩布、云布、飞花布、浆纱布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858年,密切尔(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在报告中称:“沿海城市里一部分富裕阶层穿用我们的布匹,在夏天,为的是节省丝绸与绉纱;在冬天,则加上棉絮,节省皮衣和厚重的缎子。商店的账房先生和店员穿用我们的布匹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洋布比同等的土布好染色而显得光彩。……富裕阶层之所以穿洋布,也不是因为洋布好,而是因为做起所需衣服来,碰巧洋布比他们的土布便宜罢了。”1884年九江海关报告:“手工织品要出较高的价钱,这种情况常常使得穷苦阶层的人必须买用那比较起来并不耐穿的进口货。”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洋布消费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和近代民众衣料变化的异同。
2022-03-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革命与经济生活的革进在表现的方式上完全不同。经济的变动如果是革命性的,则必然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思想革命则不然,它乃是少数杰出思想家的事。当然,少数思想家能进行思想革命亦并非完全依靠他们的智慧;换言之,思想的革新不是完全由孤立的思考产生的,它同时也是思想家吸收并提炼他人的生活经验的结果。

——摘编自余英时《工业文明之思想基础》


就上述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

材料   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时间概况
咸丰十年(1860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861年开始,以营口开埠通商为标志,东北的海外贸易兴盛开来。1873年,东北大豆在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展,受到青睐,南洋国家对东北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东北粮食贸易逐渐走向全面麦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大连逐步取代了营口,成为东北进出口商品的重要港口。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利用新兴的港口域市纷纷与东北展开贸易,东北粮食的贸易额呈阶梯状不断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例如油坊,火磨、烧锅等一些加工作坊开始出现在东北。而这些产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带动着农产品贸易的多样化,粮食贸易走向成熟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北地区不止粮食贸易得到发展,其他商品贸易也逐渐发展至成熟。直至1931年,东北粮食的种植和农产品的生产,逐渐开始受限,粮食贸易的繁荣也逐渐消逝

——摘编自张雪《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时段,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22-05-07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山东专用)A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外商不借助本地代理人,“就不可能从内地买到茶叶”。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利用和依靠一批特殊的中介人物,就这样,到19世纪60年代,在各通商口岸终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买办队伍。而买办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仆役头目”、“贸易中介”,而成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扩张与渗透必不可少的工具。

——摘编自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在生活和交往方式上,香山买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徐润是晩清最接近西方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之一。他在对西式日用器物和食品感兴趣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仍然心存偏爱……在饮食起居和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他开始崇尚和接受西方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家乡香山北岭村所建的竹石山房(即愚园),则具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

——摘编自徐龙《香山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买办生活方式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穆炳元(生卒年不详),宁波定海人,曾在1841年秋天的定海战役中被俘,因为他会讲英语,跟随英军进入上海,在英军离开后,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发展。当时一些洋商洋行如遇有大宗交易,都请他做中间人,业务甚为繁忙。后来,他开始招收学徒,传授语言和经纪人知识,学生多是从浙江到上海谋生的家乡子弟。穆炳元自己担当和传授的角色就是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清初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为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近代逐步转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中间人或代理人)。随着通商口岸买办阶层的兴起,穆炳元被后人称为“上海买办始祖"和“洋泾浜英语"(用宁波方言音译的英文、英语)教育的鼻祖。

——摘编自毛祖棠《百年浙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炳元成为“上海买办始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买办”对中国近代商贸发展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大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广阔区域内享有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议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公司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好望角、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名雇佣兵,股息高达40%.

——摘编自成耆仁《寻根: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陶瓷丝路纪行》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大事记(局部)

时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872李鸿章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提出该局“官督商办”,以“渐收利权”
18763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获7艘海轮、9艘江轮,运输航线得到扩充
187612与英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签订第一次等价合同,赢利158万两。
1882依靠英国伯明翰矿务公司的技术,投资创办开平煤矿。
1896投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据李慰《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晚清四十年》整理

材料三   19534月,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发部成立,后定名为天桥百货商场。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成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首创浮动工资制、职务津贴制。1992年底,该公司发行股票总值2870万元,每股100元,5年为一期。股金实行保息分红,年息5.4%,每年付一次利息,到期还本分红。天桥百货股份公司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破,使其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注册的、由国营转为股份制的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首家股份制企业寻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改制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清代统治下的国土面积增加了近2倍,已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全国的耕地面积从7亿亩增加到13亿亩,中国人口从1亿增加到4亿,增长速度是同期欧洲的2倍多。国内贸易的规模很庞大,贸易总量增长了3倍,而同时期经济发达的英国和荷兰仅分别增长3%和2%.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机制在18世纪的中国国内市场中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和整合力,其统一的国内市场已初具规模。

——摘编自徐毅《大国优势与清前中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降,农村商品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工业以及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仍然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商品凭借条约特权输入中国国内市场,棉纱棉布最为大宗,税轻价廉,销量极好,极大挤占了中国土布的市场份额,导致土布严重滞销,随之而来的则是土布商品布产量剧减,纺织业日益衰落,耕织结合的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遭受沉重打击。农村的商品流通被迫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农产品很大一部分供应国际市场,而且价格等方面受世界资本主义支配。

——摘编自刘馨秋《晚清农村市场发展特点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经济发展所拥有的优势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农村市场发展的特点和成因。
9 .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材料一   唐朝时,陆路和海路出口的商品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也都成为大宗商品。当时中国商人和手工业工匠前往中亚,西亚及南洋各地定居的有很多,外国商人居住在中国各城市的也不少。据记载,唐甫宗时,政府讨伐扬州叛乱过程中发现在叛乱中被杀死的外国商人就有2000余人。唐政府在长安设有鸿胪馆专事招待外国使节和管理对外贸易工作,置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征收进出口关税,检查船上有无携带违禁品,保管进口货物,收购政府专卖品等。据阿拉伯人苏莱曼游记所说,关税率约为从量的30%。市舶司有海关的性质,为宋、元、明等朝沿用。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是从鸦片贸易开始的。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主流不是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尽管鸦片贸易曾经占据进口额的首位。从长期趋势来看,正常的商品进出口交易是中外贸易的主流。下面是18711936年我国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

近代中国主业出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出口总值(%)

时间丝及丝织品豆类及豆饼籽仁及油矿砂及金属棉纱、棉制其他
1871-187352.734.50.1---12.7
1891-189336.924.61.2---37.3
19138.435.312.07.83.30.632.6
19201.618.613.09.13.21.453.1
19313.613.421.48.41.64.147.5
19364.37.81.318.77.73.957.2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变化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它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英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强调的是,英国的城市化对于工业革命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比如: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大量中小城镇的兴起,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城市化的深入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活跃了工业经济,城市经济资金开始流入工业领域,为工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加速资本积累,从而使英国工业规模在原来基础之上更加宏大,另外,城市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样一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城市对粮食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促进了农村中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明南(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关系探究》

材料二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后期兴起了许多民用工业,大多数企业都是“官督商办”的形式。所谓“官督商办”,就是由商人集资创办企业,清政府任命官员对其进行监管,这种形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中国,洋人生产的大量棉纺织品曾抢占了中国纺织业的市场。洋务派随即开办起中国自己的棉纺织厂,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上海机器织布局。此厂的规模设备日益完善,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量可观,使洋纱、洋布已不再是人们购买的首选了。

——摘编自刘思含、韩立君《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时在鄂些方面向西方进行了信鉴,并评价这些信鉴所产生的影响,
2022-01-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