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12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乾隆时,山西商人资本“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因为山西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所以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例如山西商人贩运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经水陆之途运销至北京、蒙古草原、乌里雅苏台、西北兰州、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路程数千里,资本用量大,周转慢,需要大量货款。山西商帮首先创办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晋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络。而各地商号的盈利,均须解回山西总号,统一结账分红,同时总号与分号之间,也会发生资金调拨,过去对此均采用由镖行保镖运现银形式,但是由于乾嘉以来社会极不安宁,于是以汇兑形式出现的山西票号就产生了。19世纪70年代,由于外商压价,丝茶发生危机,华商亏损倒闭。在苏州、汉口的票号倒账数十万。倒账,意味亏损或亏空,一旦发生挤兑,就必然会因放款收不回来而倒闭。虽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四明等十几家商业银行的成立对山西票号都构成了竞争威胁,但票号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交通银行和一些省办的银钱行号。

——摘编自纪录片《票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票号盛行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票号所遭遇的危机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2022-05-3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3 . 买办是近代中国商人所从事的颇具代表性的新式职业,从事买办的徽商颇多,绩溪人胡寄梅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银行买办家族。如表可以用来说明近代
胡寄梅家族买办情况简表
姓名买办前经历买办经历投资实业情况备注
胡寄梅洋务局学英文历任中华汇理和麦加利银行、有利银行、道胜银行、华比银行信昌丝厂万国商团中华队
发起人
胡笛栏从寄梅学英文英国汇丰银行寄梅堂兄
胡筠籁华比银行、上海三菱洋行银行部工作1907年,上海三菱洋银行部扩充为三菱银行,担任买办,“九·一八”后辞职上海纱布交易所常务理事寄梅长子
胡筠秋继寄梅为华比银行买办,抗战后续任寄梅次子
胡筠庵英国葛拉斯哥大学学习造船上海纱布交易所副理事长寄梅三子
胡筠庄烟台海军学校
毕业
德华银行寄梅四子

A.徽商广泛进军新式银行信贷行业B.买办成为外商在华利益的代理人
C.部分徽商家族主动应对百年变局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推动社会转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中叶以后,南海县和顺德县等地的桑基鱼塘发展很快,很多农民以桑鱼为业,种桑养蚕。鸦片战争以后,虽然洋货充斥市场,国内不少手工业遭受严重的冲击,但是,由于中国丝绸的特殊作用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蚕桑业得以保存,并由于国际市场对丝绸需求的激增而有更大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一些富裕的商人,看到机器缫丝效率高,赚钱多,纷纷投资于机器缫丝业,从而促进了乡村机器缫丝业的发展。

——高惠冰《广州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之历史渊源》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发言中提出,希望中央能给广东更大的支持。多给地方处理问题的机动余地,允许广东吸收港澳华侨资金以及开展“三来一补”等,习仲勋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赞同和支持。197812月,中央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迟福林《伟大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广东机器缫丝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列举一家近代广东的机器缫丝企业及其创办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作出改革开放重要决策的会议。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给广东更大的支持”的体现。
2022-03-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9年—1911年晚清税收变化表(单位:万两,比重:%)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00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晚清税收变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 . 【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

——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

——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至明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上海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晚清税收变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模拟联考(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