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864年,李鸿章强调“今昔情势不同,岂可犯于祖宗之成法,必须尽裁疲弱,废弃弓箭, 专攻火器。”左宗棠也认为“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二者思想观点的共通之处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科技B.统一军事指挥权
C.建立装备精良海防D.推动发展工商业
2 .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人夫还会继续沉沦。”“这场革命”和“向西方学习”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D.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2021-09-06更新 | 75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刚刚开始接触西方的中国人对鸦片战争中战败的第一感受,也是最实际、最直观和最真实的感受,就是西方的坚船利炮,这一事实,加上经世致用派务实的作风和‘致用'经世’的宗旨,使他们自然得出了‘借法自强’的结论。”为此,“他们”
A.提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B.提倡与洋人展开“商战”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借助圣人权威寻求变法
4 .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
A.培养科技人才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设立新式学堂D.建立新式海陆军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列强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强敌。这反映了
A.清政府认识到大变局的本质B.清边防开始从陆地转向海洋
C.其经世致用和革新图强意识D.李鸿章应对变局的正确方法
2021-05-17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884年7月任粤督后,张之洞就指出:“通商以来,各国挟其制造物产以图中国之利,断无禁阻之法,我而不自振作以图抵制,将财源日涸,民生日蹙,既不能富,其何以强?”“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这说明张之洞
A.认清了自强与求富的辩证关系B.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C.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D.找到了中国贫弱的根源
7 . 下表为晚清人士的言论。这说明当时国内

言论

人士
“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务须得其密.以.为自强之计。”奕䜣
“欲求自强之道,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曾国藩
“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应仿造轮船。’左宗棠

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B.中体西用思想得到贯彻实施
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2021-02-08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先后办起了京师同文馆、天津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医学堂等传授外语、自然科学、军事知识的新式学堂。清政府这样做旨在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促进京津地区发展D.培养新式实用人才
9 . 1864年,李鸿章请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允许中国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发展近代航运业。1872年,李鸿章得到清政府的"恩准"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设立轮船招商局。近代航运业的
起步反映出洋务派
A.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B.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C.维护了"天朝上国"威仪D.由"求富"转向"自强"
10 .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此时的“忽然醒悟”导致了先进的中国人
A.开眼看世界,起到启迪思想解放的作用B.学习西方,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C.托古改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强国之道D.结束专制,开启民主共和之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