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欧美先进国家落后得多,但它的近代工业一开始就操纵在得到政府特殊保护与扶持的少数特权资本手中,而且他们大多是从事“多角经营”的财阀。这类特权资本在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中膨胀起来,很快便转化为垄断资本。在1909年成立的三井合名会社,不但统辖分立的商业、矿山、银行、仓库等直辖企业,还拥有北煤、王子造纸、钟纺、芝浦电气等旁系大企业。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一些垄断组织,财阀系统的企业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钢铁工业中,八幡制铁所一直居于垄断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张之洞上书清廷,奏明汉阳铁厂共花费5687614两白银。若将他任职广州时为炼钢铁而购买机器的131670两白银计算在内,总计耗银5829629两银,而户部只拨200万两白银。为弥补清廷所拨经费之不足,他东拼西凑,或借湖北等省款,或截留新海防捐,或挪用汉阳枪炮局及湖北织布局的款项……无奈之下,竟以出让主权来换取外债,1900年,汉阳铁厂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合同规定“如有外卖生铁,应先告之三井,彼此允洽,立可交易”。三井事实上通过借款以苛刻的条件垄断了汉阳铁厂的生铁,使汉阳铁厂从此从地下到地上的产业全部变成了日债“抵押品”,并最终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一个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

——摘编自刘佩芝《张之洞创办近代钢铁工业得失之我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垄断企业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创办汉阳铁厂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落后国家工业发展的认识。
2021-07-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京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也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重新建造厂房,办起了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88年又仿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

——王伟、梅正亮《跨越三个世纪的强国梦——档案史料中的金陵制造局》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材料三   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陵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民国政府的意图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国藩认为"挑选幼童出洋肄业,因属中华创始之举,仰亦古来未有之事","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李鸿章也说∶"此举为造就人才,渐图自强之计,关系甚力。"1872~ 1875年,洋务派选派了四批优秀学童共120 人赴美留学,开创了我国近代官派留学的先例。以后福州船政局、同文馆、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海军也陆续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国内自费留学生也有增加。留学生走出国门求学,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件大事,促进了新式人才的培养,便利了中西文化与教育的交流。

——摘编自李绮《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93 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出国留学人员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欢迎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参加祖国建设。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放宽自费出国留学政策。在此通知的推动下,1993~1998 年间,北京市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平均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加, 1998年的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数是 1993年的两倍多。2012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 39.96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 1.16万人,自费留学 37.45万人,规模庞大,人数排在世界首位。

——摘编自徐卫红《"面向世界"∶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留学教育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留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1-01-0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赴美幼童在美学习期间“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间,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数批留学生共计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中册)

材料二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日本政府采取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学路途近、交通方便、文字习俗相似等,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留日学生从1901年的200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4年2400多人,1905﹣1906年8000多人。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的变化。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