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912 — 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

行业1912年1920年发展速度
(1912年=100)
平均增长率
(%)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313.612.1
华商纱厂布机数(台)26166675255.211.0
机器面粉业华商厂日产能(包)66470203950306.817.4
华商厂产量(万包)19668316423.019.8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361746206.610.9
电力业华商厂发电量(千瓦)1201329602246.411.9
水泥业启新厂产量(吨)59405109741184.78.0

——据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归纳并做出相应的原因解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廷枢在筹备开平煤矿时说:夫取天地之利,济民生日用之需,寰中之宝藏已兴,海外之漏卮渐塞,诚属富强要术。(下图为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实物股票。图中文字为“开平矿务局为给股票事,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李鸿章),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札饬筹办等因在案。当经本局议定,招集股银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宝纹银一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俟见煤铁之后,所得余利按股均分,并给股折……。”)


材料二   官僚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包括一般的政府办事人员。官僚资本是官僚与财产的结合。在这些企业中,政府的利益和财产已经同官僚私人的利益混为一谈,难以区分。民国时期的官僚资本,除了政府高级官员本人直接从事或投资企业之外,他们本身不直接出面,而以其亲属投资举办公司即所谓“裙带资本”,由于权势与财势紧密结合,并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王建朗、黄志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开平矿务局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给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指出官僚资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为重要影响”的主要表现。
3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龙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运……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概括材料一中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技术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清史稿》编撰者认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功臣,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读∶lià,意为同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万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庚申(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夷势驳驳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之营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于孤注之掷,岂非视国事如儿戏耶!"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鸿章对时局作出上述判断的事实依据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应对上述时局的举措,并说明其结果如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