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1905年,陈宝琛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末期后,西方各国逐步摆脱教廷控制,政治权力由宗教向世俗转移,重新获得权力的各国王室政治上需要新的政治盟友同传统的封建贵族对抗;加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国贸易交往日益频繁,贸易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商品流通的深化,促使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有大量需求。重商主义由此产生,其基本内容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一个国家财富必不可少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如果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摘编自魏景富、陈洁莹《浅析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商主义的区别》等

材料二   重商思想是晚清兴起的重要思潮,其突出特点是将"商"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商战"观念的兴起使重商思想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全面发展民,族经济.以达到"上以养成国家之要需,下以杜绝外洋之危漏"。随着对外贸易的深化,"商"所包容的内涵不断拓展,形成了以流通领域的"商"为枢纽,涉及近代国民经济体系诸多部门和领域的"大商"。甲午战争后,重商思想出现重要转折——有关"实业"的新词汇、新观念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普及。清末,对"利权"和"权利"的关注成为晚清重商思想超越经济,改造传统国家观、权利义务观,希求深层次变节的重要表现形式。1903年,清廷正式设立商部,作为"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各项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

——摘编自线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重商主义"相比,晚清"重商思想"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3-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一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