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私营水泥企业,其前身为“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首任总办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因亏累甚巨,不久停闭。1906年由“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利用旧址重办,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1914年兼并湖北水泥公司,曾分别与华商、中国两水泥公司联营,一度称冠中国,垄断水泥市场。1939年到1940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被挟持的启新洋灰公司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内熟料堆积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

——摘编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系统是:冶金工业1家;机械工业103家;电气工业18家;化学工业40家……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895年和1913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纺机数量及投资总额的比较表(纱 锭:纺纱机上的滚筒)。


材料二   从1895年到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创办的工矿企业总计549 家,资本总额达120,369,000元,比甲午战前民族工业产生阶段的一百五十家增加三倍多, 资本总额约增长五倍。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深侵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得到 初步发展?答案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如同历史的发展有合力的作用那样(恩格斯称之为 “很多意志”起作用)。

——《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所说的民族工业发展是“很多意志”起作用 的观点。
2022-10-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二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1)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022-05-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商业组织与经济发展。

材料   中国商业组织在近代最显著的变化是商会的产生。中国传统的商业组织,不论是按照行业形成的行会,还是按照地域形成的“帮”,主要关心的是地域的利益,而较少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面对西方经济势力的挑战,这类工商组织显然不能应对。据初步统计,到1904年中国商会诞生之前,外商已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天津设立了6个商会。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颁布《商会简明章程》26条,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省垣或城埠,宜设商务总会;商务稍次之地则设分会。商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实质上也是商人对商会宗旨认同的过程。20世纪初,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实业盛则国势盛,实业定则国势定,实业有进步,则国势有进步,实业甲全球则国势甲全球”的舆论。到1912年,中国已成立大小商会近千家,商会会员总数共196636人。民国初年,工商部颁布《商会法》,明确商会的职务为“研究促进工商业之方法”,“调查工商业之状况及统计”,并调处争议等;关于工商业法规及有利害关系的事宜,商会“得陈述其意见于行政官署”。1914315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商联会代表大会,正式宣告全国商联成立。到1919年时,全国商会会员总数已达25万户左右,其中从事商业的店数起码在20万户以上。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商会组织诞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期商会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2-05-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材料二:在经济开发和思想认知深入的双重因素作用下,近代西部地区的行省建制数目呈上升趋势。1877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北路,向清廷提出:“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1884年,新疆建省。嗣后,西藏、蒙古、康区等“边地筹省”的舆论日益高涨。1913年,北洋政府新建了四个特别区:绥远、热河、川边和察哈尔;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置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和西康省。

——摘编自张世明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边疆治理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22-03-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倡导女性解放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羸弱流传,何以为兵乎?梁启超认为,国家积弱,是由于“分利”的人太多,妇女由于没有学识,以致没有职业,都成了分利的人。因此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

——李桂梅《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   1907年,全国有女子学堂428所,女学生15498人……该时期还有百余人的留日女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力量……怀着寻求救国救民和解放妇女愿望的青年妇女到了日本,受到明治遗风的刺激,迫切要求把这种新风移植到灾难沉重的祖国。于是回国后,办报刊,组团体,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探求妇女解放与革命救国的道路,成为提倡女权、推动妇女解放的新兴力量。

——陈文联《从依附走向自主:近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中产阶级妇人的利害,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利害;中产阶级妇人的权力伸张,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解放。我以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的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1919年2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以“近代中国女性解放的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7 .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8 . 阅读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对外贸易中各国(地区)所占比重

国别
     年份
输自                       输往
1868188818961906191318681888189619061913
英国33.424.021.118.416.561.818.18.65.64.1
英国属地(不包括香港)
37.6

7.9

13.7

9.7

10.2

5.5

6.6

4.1

2.7

3.7
香港21.455.143.233.829.313.036.341.235.029.0
日本*3.64.68.214.320.41.33.98.714.116.2
美国1.12.55.610.46.09.59.78.510.99.3
俄国0.10.41.10.13.81.27.911.47.911.1
法国**______1.00.9______10.710.1
德国**______4.04.8______2.44.2
其他各国2.85.57.18.38.17.717.517.510.712.3

*1895年后包括台湾       **1906年以前的数字包含在“其他各国”栏内

                                                                 ——郑有揆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的发展》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可以综合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部分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