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摘编自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三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是如何开展的。

2018-07-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札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札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缘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钾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发展大事
1892年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了一定作用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2019-09-25更新 | 516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截至1915年12月,遍布全国各省区的实业团体达107个。到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元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③官僚资本的崛起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2-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船钞,又称“吨税”。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即在各通商口岸对往来船舶体积大小所征的税。通过整理历年船钞和税收总额的统计数据,可得出下表

近代海关船钞收入变化(部分)
年份船钞税收总额占比(%)
186429479978722573.74
1885298909144727662.07
1894479635225236052.13
19101329024355718793.74
19121371614399506123.43
19131534878439698533.49
19141491949389175253.83
19151194959367477063.25
19161122891377643112.97
1917994221381894292.6
1918863623363450452.38
19191443891460091603.14
19201791744498198853.6
19211844369590071293.1
19222332865593591943.93
19242687555695951313.86
19262898610804359623.6
19272748776687818764
19282965928823325263.6

——据伍伶飞《船钞的收与支——近代关税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臣衙门前因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于同治元年七月间奏明南北洋各海口外国所纳船钞项下的提三成,由各海关按三个月一结奏报之期,批解臣街门交纳,以资应用。嗣于同治五年间奏设天文、算学馆,六年十一月开馆,所需经货银两遵照奏章,亦于三成船钞项下动支。

——据总理衙门《光绪朝朱批奏折》

材料三   光绪六年分三成船钞支出款项及所占比例表

名目款额比例
同文馆教习薪水、米折等1085.0400.021
同文馆学生开支7266.0S00.140
同丈馆人员桌饭银9246.6460.178
同文馆教学开支1350.4400.026
间文馆杂支982.0000.019
总理衙门各项开支8481.3600.163
神机营开支17500.0000.337
步军统领衙门开支3000.0000.058
善事3000.0000.058

注:神机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整顿京师武备而新设立的一支使用析式装备的满人武装。

——据任智勇《三成船钞与问文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海关船钞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与船钞相关的历史结论并说明理由。
2022-09-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使人们看到了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使当地丝织业有了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的劳动力市场。……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大生纱厂大事纪年表

时间事件
18981899破土动工,投产
1907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
19141921利润达1000多万两
1921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
1922由于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等原因,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被银团监管
1925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
1935第二纺织公司倒闭

——整理自张孝若《张謇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大生纱厂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坎坷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1-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任答2点即可得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官僚资本主义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反映的是1913年和1920年华资企业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工厂(家)资本(元)工人(名)
1913698330824000270717
19201759500620000557622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中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贷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该该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