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理念,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D.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
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2019-07-16更新 | 343次组卷 | 35卷引用: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0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 . 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
工业类别
1935年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占全国总资本比例资本总额(万元)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47.40.19%13570.737.01%
机械金属业415.51.66%4402.710.6%
纺织业12170.348.53%5884.714.17%
食品工业6159.824.56%2726.6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2019-06-09更新 | 14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滦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4 . 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中国国内市场四大类商品货值所占比重如下。
1920年(%)1936年(%)
农业产品42.343.0
手工制造业产品32.225.5
近代工矿业产品12.719.4
国内产商品合计87.287.9
进口洋货12.812.1

它反映出该时期中国
A.传统生产方式稳固
B.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C.列强在华势力减弱
D.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以后,随着国内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工商实业界要求修订关税特别是提高进口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洋政府在社会舆论和自身财政短绌的压力下,与各国交涉要求修定关税税则。几经周折,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中外达成协议。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海关进口税税则》:此规定自1929年起中国关税自主。1929—1934年中国先后四次修订关税。1929年维持5%的进口税率不变,根据不同商品种类另加2.5—22.5%的7级附加税。1930年,将进口税分为12级,最低为2.5%,最高为50%.1933年,将进口税分为5%至80%的14级。1934年,迫于日本的压力,国民政府对进口税税率作了些让步性的修正,但仍有些商品的进口税继续提高。此后,民国政府关税细则仍有些升降起伏的变化和调整,幅度均不大。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47年11月,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此后四十多年间,该协定内容多次进行修改补充,主要规定:缔约国之间对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规费征收等方面,一律适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都作为最惠国待遇的例外;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原则上应取消进口数量限制,若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属于例外;因意外情况对该国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时,该缔约国可在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暂停所承担的义务。1947—1979年,在总协定的主持下各国共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到1985年5月为止,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国已发展为9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关贸总协定国家和地区的总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0%以上。

——摘编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关税制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关贸总协定。
6 .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官僚资本的侵蚀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外国资本的压制
D.股票市场的紊乱
2019-05-14更新 | 29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基础过关)
7 . 下表为日本全面侵华前,中国矿业发展的情况(单位:万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铁矿生铁
193536,091,7473,331,817787,061
193639,902,9853,359,830809,996
193737,230,4693,919,691958,686

A.近代中国矿业开采技术的领先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8 . 从1927年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
A.对近代化的推动收效甚微
B.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威胁
C.在国内缺乏发展壮大的机遇
D.受帝国主义压迫难以发展壮大
9 . 经济政策或体制的推行与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时严厉处置商人,加谪戍。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惠帝、高后“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武帝时出算缗(缗指钱)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贾,实则兼及中等商人。哀帝时重申商贾不得为吏,“犯者以律论”。东汉亦如此,桓谭说:“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摘编自郑学檬等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同年11月,全国工商会议要求“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务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其中规定工艺物品及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从而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新,又在事实上取消了前清时期设厂的所谓垄断“专利”权,有利于鼓励竞争。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

材料三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非常显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做法和四川省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统一领导各地的试点工作,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5个文件,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
2019-04-2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能力提升)
10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年292447
1936年302446
1937年372637
1938年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