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在陈嘉庚公司发布的不少广告中,都印有其注册商标,中间位置为一醒目的粗体毛笔汉字“中”。1927年,陈嘉庚公司研制出当时中国未生产的汽车内外胎,其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轮胎花纹使用“中”字串联起来,围绕轮胎一圈。这可以用来说明
A.广告成为新的营销手段B.民族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C.陈嘉庚浓厚的爱国情怀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货币制度长期落后,到了20世纪 20年代更是陷入混乱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币制成为巩固政权的急切要务之一,而要统一币制,必先实行"废两改元"。在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谋求通过币制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侵华愈演愈烈,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同时,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其日益发展壮大使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严重威胁。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爵士提出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法币,意即此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为收付一切公私款项、一切债权债务的合法手段,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这两次币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顺应了国际潮流。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在币制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内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但是,法币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地货币制度,这决定了币制改革最终的失败。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3 .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
A.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D.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2020-12-16更新 | 109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选择性必修1)-专题05货币与赋税制度(专题测试)
4 . 某学者认为: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实施后,“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国外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需求,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到1937年上半年,进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40%”。由此可见,法币政策的实施
A.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B.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2020-11-11更新 | 1391次组卷 | 16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5 .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隆机器厂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1928年,该厂开始大量制造织布机;到1937年时,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已经令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极为注意”,“诚不料中国之大隆厂,竞有如是之优良出品也”。材料表明
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B.中国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
C.国民政府保护民族机器制造业D.中国近代机器生产得到发展
2020-10-21更新 | 35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能力提升)
6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1937年抗战前,在全国工业资本中国家资本只占11%左右,到1942年国家资本已占到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区工业资本的69%以上。此现象
A.有利于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B.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C.反映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D.加剧了国统区的经济大危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8 .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A.经济危机的缓和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9 . 民国政府(北京政府)在1925年的北京会议上与外国达成协议,获准于1929年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8年7月到1930年完成了关税自主的法律程序,美、德、意、英、法、日等国相继与中国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此举
A.说明中国已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B.表明列强改变了对华的政策和态度
C.与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
D.助推了中国20—30年代的经济发展
10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2020-07-08更新 | 11008次组卷 | 79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真题滚动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