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
A.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B.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
C.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D.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2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各环节按照统一的计划,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包括统购统销、专卖和限价、议价等措施。该政策:
A.改变了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
B.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目的是为官僚资本掠夺财富
D.抵制了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破坏
2019-04-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2008年海南历史卷)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     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2019-01-30更新 | 138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019-01-30更新 | 30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泗水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019-01-30更新 | 6858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东省青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1945年,十四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挤压B.美国经济大力渗透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7 .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C.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8 .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极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行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迁都重庆作了全方面准备
B.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9 . 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
①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②政府的支持
③列强放松侵略
④企业经营有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 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