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繁重的捐税负担
C.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2018-05-25更新 | 9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表。大后方7省工厂的发展
年份193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
工厂数量234419517130610611376549

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
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D.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3 .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日本
2018-03-23更新 | 13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卷

4 .

图一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图二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图三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简单概述图一反映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2)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图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5 . 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上百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诸多领域。这些企业内迁
A.实现了工业平衡B.支援了持久抗战C.避免了破产命运D.巩固了国共合作
2018-01-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7 . 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的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8 . 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代浙商曾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材料三:战前浙江的电力工业有110余家,抗战期间损失惨重,如嘉兴永明电气公司事务所的房屋毁于战火,杭州电气公司在国民党军队退出杭城时曾将闸口新发电厂内的机器自动破坏了一部分,以防资敌。到1945年,浙江的机械工业厂家只剩下了22家。整个战争期间,浙江的桑园面积损失170万亩,产茧量损失77万担,茧行损失150家,产绸量损失250万匹。

——袁成毅《抗战时期浙江经济损失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9 . 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是
A.“军事管理”方式
B.“委托经营”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
D.物资管制制度
10 . 1942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先后在福建、甘肃、绥远、四川等省进行了以扶植自耕农为核心的土地改革,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欲等方式协助农业经营并规定了佃农一系列权利。国民政府此举
A.意图缓解财政经济困难
B.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
C.背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D.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