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

——摘编自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

材料二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的硝烟尚未散尽,一支特种兵应运而生,这就是专以征服中国民心为主要任务的宣抚班。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班内成员则统称为宣抚官,“宣抚官”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一旦经过筛选即可出任各种伪职,捞到不少油水。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宣抚”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日本宣抚官夜濑不逢曾记载:“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

——摘编自王龙《日军“宣抚班”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宣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
2020-01-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某一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布厂(家)织机(架)年产布(匹)占总产量的比重(%)
公营231852283220.7
合作社营371792200020.0
私营501501200010.9
民间织户200005333448.4
合计20514110116100

A.社会主义改造趋于完成B.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1)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一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

——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5 . 如图是1937年中国工业产品自给率,据如图可知
A.重工业产品外给现象突出
B.自然经济抵制作用明显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显著
D.民族资本主义畸形发展
6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7年对18个重要工业城市的调查,上海、天津、广州工业排名前三,重庆升至第四,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成为重要工业城市。这说明
A.沿海城市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B.西部地区工业取得较大发展
C.解放战争对工业的影响有限
D.各地区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
2019-11-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2)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2019-11-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1)历史试题
8 .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这次内迁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
A.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B.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开展
C.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
D.是的官僚阶层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019-10-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19年高三十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依据表中读取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前期1912—192013.4%
一战后1921—1922—4.5%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8.7%
抗战时期1937—1945—2.45%
两党内战1946—1949—0.68%

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10 . 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欧洲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重要原因是受到长期内外战争的打压
2019-08-11更新 | 18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