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学者统计,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从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开埠加快城市化进程D.社会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2 .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地区主要指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这些省份在1937年7月共有工厂234家,随着抗战爆发后东部工厂开始西迁,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新的工业区。到1944年,大后方工厂总数新增5228家。据此可知,工厂西迁(       
A.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西移B.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D.稳固了四大家族的政权基地
3 . 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是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汉口、南京,其余来自南北各省。厂矿内迁是为了
A.促进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平衡内地和沿海工业布局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D.作好准备与日军持久抗战
2022-01-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四川省1936年进口纱线、皮头、纸烟、机器零件及化工用品近5000万元。1938年底,进口额大幅度减少,仅为几百万元。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出口也大量下降。该变化主要是由于
A.企业战略性内迁的影响B.日本对战略资源的掠夺
C.官僚贸本对经济的压榨D.对外贸易通道完全断绝
2021-09-21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