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辽宁黄海汽车集团是老牌国企,20世纪90年代初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30%~50%。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其产品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到2002年,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5%,其行业排名下滑至第7~8名。至2002年10月末,辽宁黄海汽车集团实际上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材料折射出
A.市场经济体制不利于企业发展B.国有企业改革亟待深化
C.加入世贸组织对国企冲击巨大D.城市经济改革走向失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重要税种,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等功能,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过程复杂而曲折。

新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历程

阶段免征额(元/月)改革主要内容
1980-1993
初步形成
8001980年,五届人大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纳税人主要是一些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在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同胞。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主要将个体工商户所得从工商税收所得中分离,以减轻个体工商户的税务负担。同年国务院还发布了《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对在中国境内居住且收入达到规定纳税标准的公民进行纳税。
1994-2011
修正、统一
与规范
20061600
20082000
20113500
1993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该法
规定不区分个人性质,对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
的非中国居民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还废止了《城乡个体
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2012-至今:成熟与完善50002018年,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是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大修。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即合为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共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摘编自刘涵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探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在江苏的华西村,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一看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新闻,当晚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会,他下令动员一切资金,囤积原材料。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这表明
A.改革不断深化影响资源配置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现代企业制度加剧市场竞争D.投资过热导致市场秩序失衡
2022-05-05更新 | 463次组卷 | 1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1978-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政策演变历程,据此可知
时间主要特征
1978-1984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0废除粮食统购政策,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1-1993通过统购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A.政策适应市场需要B.计划手段退出历史
C.粮食价格持续走高D.经济体制完成转型
5 .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独立、富强的历史。
(1)在这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有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节点性事件。请将下列节点性事件填写在对应的时间轴上。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E.新文化运动F.抗日战争胜利G.中国共产党诞生H.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I.中国加入WTOJ.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请将上述节点性事件与其历史影响一一对应。
①倡导“民主”与“科学”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引进先进的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⑥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⑦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⑧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⑨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武汉、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时空记忆,请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表格。

历史事件位置
(字母)
(1)《南京条约》签订
(2)五四运动爆发地
(3)辛亥革命爆发地
(4)中国共产党最初诞生地

材料1   ……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材料1中……处应填的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此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请列举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遇到的“左”倾错误三例。

材料2   



(6)材料2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
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
(7)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一国两制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2022-04-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合格考)试题
6 . 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1997年,进出口总税率已调低到17%多一点。这一调整
A.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D.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的中国。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的探索。
2022-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我国不同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不同表述,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到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的是
A.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历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过程
C.准确定位改革目标极为艰难D.对计划经济崇拜的旧观念难以打破
2022-04-01更新 | 54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渐丧失
C.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D.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10 . 如表为1992﹣1996年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状况表,该表数据变化主要反映出
年份户数(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本金(亿元)
199215342468601
199317672939855
1994218737761319
1995252646141813
1996270450172165
A.个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