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农村的革命与建设。

材料一   19271月开始,毛泽东考察了湘潭、湘乡等五县,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1947年,毛泽东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奔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在认识上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有“文章”

材料一   大包干一出现,就像“十月革命一声她响”那样,震撼了整个神州。从小岗村开始,大包干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中华大地,唤起亿万农民汹涌澎湃的积极性。偌大的中国,在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口,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下,农产品供求关系居然连续保持基本平衡,一举结束了不得温饱的历史,跨入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摘编自杨雍哲《大变革中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材料二   包产到户这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得原来干部靠上面任命,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失去了依托。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在政治上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这都使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村中事务的管理,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农村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及其框架。

——摘编自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大包干能够唤起“亿万农民汹涌澎湃的积极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建立的时代背景。除了村民自治制度外,我国还有哪些基层民主形式?
2022-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保证了国家粮食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及其意义。
2022-03-2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乡镇自治施行法》,但区乡政权建设并没有实现制度设计的目标,导致国民政府对乡村管理的脱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成立了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区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等文件。19383月,边区政府发布了第一次村选命令,边区各村镇随即掀起民主选举村长的浪潮。据统计,晋察冀边区有8000多个村庄进行了民主选举,参选村民占40%—50%。阜平被称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毛泽东亲自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摘编自陈新海《试析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冀西地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家开始对农村社会原有的治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和分配权下放给农民,由农民自主地安排生产和生活;二是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由乡镇政权组织行使国家管理职能,在乡镇以下建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摘编自杨弘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察冀边区村镇组织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意义。
2022-03-2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夜之间变成社会主人的劳苦大众有着一种急欲改变眼前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也被“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民族情结所反映。而“赶英超美”等口号的刺激,进一步激化了这一愿望,批判“反冒进”成为社会的主流。此外,人民公社在苏联的失败和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批判,也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李银桂《简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有其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但无数案例也证实了小农经营的模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提供农业生产与农村社区生活所需的公共品。2012年中国病险水库多达4万座,农村“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使农地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经济难以产生,以致歉收时,收入下降,丰收时,却又陷入“卖粮难”的困境。

——摘编自王剑锋邓宏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制度变革的实质简述你对该变革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两税法推行,政府便一任民间农田之自由转移,失却为民制产的精神。结果自然引会引起土地兼并,贫富不平等,耕者不能有其田,而奖励了地主的剥削。”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1397133.6
19907662.1686.3
200024915.82253.4
2017109331.713432.4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推行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封建制度根基”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效。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2022-03-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江农村四十年变化专题调查汇总

项目过去现在
变化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家家像个小商场
变化二胸无大志,满足现状求知、求乐、求美、求富奔小康
变化三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走出国门,远离家门
变化四合养一头牛不如独养一只狗联合经营优势互补
变化五传统的家长制谁有能力谁当家
变化六河荡精养(上世纪80年代初)科学放养(2008年开始)
变化七三水干部(上世纪60年代被人们赞誉为“三水干部”,即早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带头致富(“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党支部的“一把手”。农民觉得能带头致富的便是“才”,能带领群众一起致富的便是“德”)
变化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相融,共享共存
变化九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七种八养九行档
变化十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土地分到户,家家是干部

——摘编自陈仲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吴江农民思想观念深刻转变》


从材料中提取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1950年至195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土改》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评价了哪三次变法?概括张之洞对变法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历次土改的内容?并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10-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选修班)
22-23高三上·北京·期中
9 . 申纪兰的提案

材料一

申纪兰是新中国唯一一位出席了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她一生扎根农村,初心不改,书写“纪兰精神”,见证时代巨变。

材料二

申纪兰的部分提案摘编如下:

1954年,时任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的申纪兰,骑着毛驴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倡导并推进男女同工同酬;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申纪兰提出:“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没粮就乱、没粮就慌,没粮就没了主张。”发出了基层代表的声音。

1984年开始,申纪兰和西沟村的村干部一起探索乡镇企业建设问题。2000年,她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农村小康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发言;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申纪兰主要针对农民减负增收、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交通及水利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议案。

2012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申纪兰的提案主要结合我国农村新修建公路与侵占耕地的问题,强调管理好土地也是经济建设;关于村干部选举任期,她认为干部三年任期短一些,建议改为五年一任;2013年,申纪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就“贫困地区如何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申纪兰的提案内容与所学,说明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0-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03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时代要求
1.商鞅变法A.为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2.北魏孝文帝改革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王安石变法C.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4.戊戌变法D.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社会大变动趋势
5.改革开放E.为应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四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请将表格左侧不同时期的改革与右侧的时代要求相对应(填写英文字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说明其战略意义。
2022-10-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