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工业化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要求:有认识,有史实阐述)
2 .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数次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经济意义,也有重大政治意义。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1958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举步维艰。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并简述1952年土地改革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4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类别1843年1860年增长倍数
生丝1400担69000担49倍
茶叶13万担153万担11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变化。简述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两幅反映建国后我国农村状况的图片。


图一农民踊跃报名入社


图二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两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核心内容。
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
2021-07-1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食粮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一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现时正是俄共产党开第十次大会,商议改变策略。

——瞿秋白《赤都心史》


(1)导致“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原因是什么?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怎样的“策略”改变?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

——高尚余《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和启示》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何时?有何重要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农村发展,是衡量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农民记忆,是乡土中国迈向现代中国的真实“手稿”。下面材料出自一位农民的日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1年10月23日

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当晚,本组人员聚饮。

1985年5月10日

本村许多青年到城市里打工,有的去禹城市棉纺厂,有的去平原县造纸厂,有的还去了深圳等南方沿海城市,那里有许多外国企业。听说技术很先进。有的回乡里,学人家自己办企业了。我也想出去闯闯。

1992年12月3日

孩子表哥从国营企业回家,说现在工厂叫公司了,厂长叫董事长,还入股分红。

1999年4月17日

早上8点,到禹城农机大世界,我花5800元,买一台18马力大轮新湖牌拖拉机。11点就到家了,别人见了,投来羡慕的眼光。

2005年12月22日

县里开人代会,电视直播,王县长承诺免费放电影、办图书馆等八件事。件件暖心。

2006年1月1日

国家对咱农民格外照顾,就连农业税都不交了,老百姓敲锣打鼓放鞭炮。

——摘编自:人民日报《农民日记见证乡村变迁(我的亲历)》


(1)指出日记中反映的农民身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基于以上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 远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者开始了叫 “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 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 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 基础的。

——摘编自[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 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 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 一些弊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 常低下。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 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而且这种经营方式还增加了粮食的成 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摘编自吴剑平、马怀家《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 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 识。
2020-09-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同时开始施行粮食税制度。列宁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策,只能通过“用农民所需的工业品换粮食”,因此粮食税是从极度的贫困、经济的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施行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进行过渡的一种形式。

——摘编自李京子《苏俄“新经济政策”研究》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摘编自中国网《改革开放30年:农业与农村经济三十年辉煌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对粮食税制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实行粮食税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农业政策制定的认识。
2021-01-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至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至1000万吨。然而在苏联时期,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所以苏联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以喂饱自己的人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均低于苏联的情况下,2019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出口量超过美国,位居时界第一位。

——2020年2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20世纪20年代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二,分析苏联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从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我国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看法。
2020-07-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曾经向苏维埃政府提议,要求政府在收集粮食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明确地知道需要交出多少粮食后才能从事经营。为此,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

——许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

材料二   农民的抗议运动甚至暴力运动一浪接一浪。特别时期需要特别手段,于是罗斯福暂时放弃了美国奉为圭臬的“自由放任”政策,1933年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1933年6月通过《农场信贷法》授权建立两组新的信贷机构给农业生产者提供货款.,1938年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规定生产者在受到干旱、洪水、冰雹、大风、冻灾、雷电、龙卷风、病虫害和其他诸如此类不可避免的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时,可以得到相关补偿。

——杜芳、乐波《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78年秋,安徽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旱。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挨批、挨斗、坐牢的风险,分田包干到户,翻开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新的一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我国几亿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经济政策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以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

——吴太胜《党执政以来领导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政策设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苏俄农业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农业政策调整体现的经济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小岗村在农业改革史中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我国农业经济政策调整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0-08-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