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随着国内外形势日益紧张,作为战备防御措施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大事列表(局部)如下。以下分析无误的是
时间状况
1965年7月1日开工
1969年10月1日基本完工,接待参观,尝试运行
1969年11月11日车辆走电起火引起重大事故
1971年1月内部售票、接待参观
1971—1975年运行398天后停运
1981年9月15日以后对外开放,交由地铁运营公司管理

A.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地铁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B.“文革”时期,北京地铁事故频发
C.改革开放新时期,北京地铁开始售票D.北京交通工具新旧杂陈
2021-09-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97年,京津间的火车通行以后,两地间只需四五个小时即可到达,两地的商贾、官、民常常往来其间。在清末民初时一位北京旧官僚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经常为社团活动、走亲访友等事乘坐火车去天津。这主要反映了
A.交通进步扩大了公共活动空间B.新式交通成为社会上层的专利
C.交通发展消除了城市社会问题D.城市化进程推动铁路交通创新
2021-09-15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3 . 据《清代北京竹枝词》载,光绪年间(1875—1908年)京津一带有人作竹枝词咏道:“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数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
①最早是由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
②光绪年间首次在中国设计建成
③相关的航运企业最早在上海创办
④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1-09-05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 . 下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的一些成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有
时间事件主办者或推动者
1868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博物馆—上海徐家汇博物院建立法国传教士
1871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上海安装丹麦公司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开通英国商人
1877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丁日昌(福建巡抚)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李鸿章
1905年中国自建的第一家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建立张謇

A.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先驱B.民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C.先进事物多在沿海地区率先出现D.中国近代交通发展日新月异
2021-09-04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 . 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中国的交通工具日新月异。阅读下表,分析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领域出现时间最早地点
人力车1874年上海
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
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
地铁1969年北京
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
①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
②牵引动力由人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③各种层次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④人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1-08-23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5民国经济的曲折发展(1937年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3年英国公使照会清政府,提出“安置飞线直达海边以及东南各口”的要求,当时总理衙门密函沿江沿海将军、督抚,“力为设法阻止”,但是有些地方大员则提出“有所欲言,则电气运线如雷电之讯,顷刻千里”。这体现出
A.英国政府开始破坏中国主权B.地方势力对外来文明的盲目崇拜
C.清政府失去对地方管理能力D.政府内部对待西方文明出现分歧
7 .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
2021-08-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判断题专项训练01(人教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等等。该守则
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淞南梦影录》对19世纪晚期传入中国的某近代文明设施有这么一段描摹:“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二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则迥不相同,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文中所言“文明设施”
A.由美国人摩尔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
B.与此相关的海底电缆线横跨大西洋铺设成功
C.促使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话线
D.1882年传入中国,民国时相关业务得到发展
2021-06-07更新 | 281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德银团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第17条载明“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规定由中国政府选用公司认可之英、德总工程师各一人,此两总工程师须听命于总办或代办。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清政府力图保障国家路权B.中国当时无铁路专业人才
C.中国路权长期被列强操纵D.清政府腐败借款出卖路权
2021-05-28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