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814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6年后利物浦— —曼彻斯特铁路开通。

19世纪二十年代

欧美国家相继开始铁路建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在印度的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时期,用以运输当地重要的经济资源——棉花;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等也提出修路建议,但均被清政府拒绝。

1876

英国人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清政府将其买下并予以拆毁。

1880

中国首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为开平矿务局转运煤炭。

1889

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铁路之事为自强要策,可毅然兴办;此后,卢汉、沪宁、粤汉、正太、苏杭甬、津浦等铁路次第开办。

19世纪末

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1911

中国共有铁路干线20余条,9946.6公里,初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几大干线四面辐射的铁路运输网络。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1918年的《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迩来世变选起,重以沧桑,由同治(1862—1875年)视嘉庆(1796—1821年)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今日”上海始办轮船招商局B.嘉庆时上海开埠
C.“数十年”后上海已有公共汽车D.同治年间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
2022-04-13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下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③公务员制度的内容.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10更新 | 1086次组卷 | 28卷引用:秘籍07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4 . 20世纪30年代,有英国观察者指出,中国辽宁一地“尽管铁路在发展着,尽管江河上汽船运输也有较大的发展,但作为主要货物运输工具的,还是那些用驴马拖拉的北京式的排子车和经常见到的中国帆船”。这折射出(       
A.交通近代化的艰难性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D.辽宁公共交通设施尚不完善
2022-04-02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7练民国时期: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晚清思想家陈炽认为:“北方诸省,其地非尽跷瘠,其民贫苦,此无他,以其沙金水淤,道里修阻,而百货不能流通也……诚能于西北诸省,多造铁路,俾如江南之河渠,经纬相达,
   则贫者可变为富。”表明他认识到
A.南北经济差距的根本原因B.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
C.中体西用思想的重大局限D.扶贫富民才能使民族崛起
2022-03-18更新 | 337次组卷 | 6卷引用:押全国卷28题 晚清时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守旧派反对现代化的事例比比皆是: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暴民们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毁;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邦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寥寥几个例子,足以揭示西化倡导者所处的不利的社会和政治气氛了,就这些倡导者与反对他们的势力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而言,他们敢于拥护这样一场不得人心的事业,且取得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虽然并不完美),实属奇迹!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人们又开始了用蒸汽机牵引车辆的试验。1804年,特里维西克发明了火车头。10年后,斯蒂芬孙也发明了机车。在1825年,斯蒂芬孙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客运机车,并负责建成了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   铁路,从而开创了铁路运输时代。火车这一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对火车这一新生事物,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有些反对者说:“火车冒出的黑烟会影响庄稼的生长,毒害家禽和牲畜,火车的隆隆声吓得母鸡都不下蛋了。”但是,新生势力是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了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出现了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850年,已建成通车的铁路线接近1万千米,英国铁路网的主干结构已初步形成。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西化”提倡者与守旧派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英两国“工业化”遇到的不同障碍及结局,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03-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6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7 .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载:1923年“火车于本月十四日又行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每车运载新斗可三百石……粮因出境,价又增加”;1932年“近来粮价减缩……一则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此吾晋之粮价逐渐减少也。”据此可知
A.军阀混战导致粮价骤变B.交通改善影响区域粮价
C.经济危机冲击本土经济D.恶性通胀破坏社会生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陆上交通工具发展情况表

古代先秦,轿子产生;
秦汉,车马为陆行主要工具;
唐宋,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大盛,制车技术重点由乘车转向货车;
明清,轿子成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出现帆车、铁甲车。
近代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独轮车和轿子;
1901年左右,汽车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1920年左右,自行车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街头;
1928年张学良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上海后,脚踏三轮车兴起。
现代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
2019年,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
截至202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其中汽车2.9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支撑,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   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

1847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成为“铁路时间”,并逐渐成为通用标准。铁路遍及城郊后,政府要求铁路公司上线票价低廉的工薪族火车,铁路通勤人数大量增长。不断延伸的铁路线推动了“地区性和全国性组织的形成”及“本地和国际文化使者的往来”。

材料二   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高铁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

——据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铁路兴衰的历史启示。
10 . 1913年,上海第一条电车线路通车。1914年11月1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修建的十四路无轨电车开始通车,此为上海首创,被当时报刊称为“上海唯一之新发明”。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A.崇洋之风盛行B.列强侵略加深
C.生活方式西化D.生活节奏加快
2022-01-21更新 | 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