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到清末和民国初年,报刊刊登了女子结婚或征婚广告(见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南山日报》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
《妇女时报》1911年出版的第2号刊载的一幅题词为“刘君吉生与陈女史定贞本年四月二十三日新式结婚时之摄影”的结婚照
《申报》1929年《申报》中出现的女子征婚广告有32则,男女征婚广告之比为4.09:1

A.传统婚姻制度已经瓦解B.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C.新式婚姻观念广泛传播D.大众传媒助推思想解放
2 . 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D.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2020-10-20更新 | 169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调查可知,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迎神赛会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
A.民国政府对迷信活动采取放任态度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必要性
C.传统风俗的价值取向仍然不容忽视D.民主共和思想并未能真正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中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这一变化的实质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中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2018-03-10更新 | 4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二中高二下历史期末冲刺训练(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2017-10-08更新 | 153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17-2018年12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摹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该布告表明(  )
A.自由开放之风已渐入民间
B.五四运动促成国人思想解放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
②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
③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
④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